兹甫是宋桓公嫡出长子,有一庶出兄长目夷。因是嫡出,被立为宋国太子。桓公的正室夫人是卫国公主,在兹甫还未成年时,就被桓公休回娘家,所以兹甫虽是太子,因为没有娘舅亲属,势力比起庶兄目夷,差一大截。
兹甫为笼络目夷,欲将太子之位让贤于他。目夷颇有贤德之名,坚辞不受。兹甫顺利继位,就是宋襄公。继位之后,襄公封目夷为宰相,主持军政。
襄公略施让贤小计,便赢得全国上下尊敬,继承大位。于是襄公似乎认定了谦让才是人生制胜的法宝,说不定可以凭借此法宝称霸天下,走向人生巅峰。宋襄公的野心很快得到印证。父亲宋桓公还未下葬,刚继位的襄公就跑去参加诸侯会盟,在天下诸侯面前先混了个脸熟。
当时的诸侯霸主齐桓公死后,霸主的位置出现空缺,宋襄公就开始打这位子的主意。
襄公虽有贤德之名,但在国家大事上,听不进别人谏言。目夷的意思,宋国是小国,争当霸主,有害无益。襄公不以为然,准备用自己的谦让征服天下,于是向各国派出信使,准备召开诸侯大会。
楚、齐等大国收到消息,都惊呆了:兹甫这货没烧糊涂吧?怎么做起了白日梦?
到了诸侯大会的日子,出场的都是卫、邾、曹、滑等小国,有些小诸侯襄公甚至听都没听过,稍像些样的诸侯,一个没到。一帮人自娱自乐,竟将宋襄公推举为盟主。
做了盟主的宋襄公,开始飘飘然,公然以盟主的身份召楚、齐、陈、郑等大国诸侯会盟。楚成王勃然大怒:这小子蹬鼻子上脸了!目夷等人苦劝襄公,让他别瞎折腾,好好治理国家才是正道。又说楚国野心勃勃,与其会盟,不可掉以轻心。襄公听不进劝:“堂堂盟主的威严,谁敢侵犯。”自信满满地去主持盟会,结果还没说几句,就被楚成王埋伏的军队抓起来,乖乖做了楚国的俘虏。
在众诸侯的调解下,宋国向楚国送了厚礼,宋襄公才被释放。恼羞成怒的襄公,修整军队,准备用武力征服天下。在攻打郑国时,路遇楚军渡河向郑国支援。目夷要趁楚军渡河时杀楚军个措手不及,宋襄公这时又仁慈附体:“敌人军未整兵未布,我军此时攻击,有失仁义之名。”气得目夷直瞪眼。
楚军过了河,直杀得宋军尸横遍野,惨败而归,宋襄公也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而亡。可怜宋襄公一生以“谦让”为本,霸主还没当上,就落个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