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 言
别让转学“撤销令”为特权捂盖子

  全国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近日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其中不少学生“颇有来头”。23日,湖大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

  转学事件曝光后没多久,湖南大学回应称17名学生转学符合程序,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投票表决通过。一天后,却又公开承认存在“把关不严”,决定撤销转学。投了票就同意接收,出了事又马上“退回”。说转就转,喊撤就撤,高校转学本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政策,理应严肃审慎执行,落到湖南大学的实际操作中却宛如儿戏。我们不禁想问,是谁给了湖南大学玩转学“过家家”游戏的权力和胆量?

  在“气候不适”、“油画过敏”等所谓的转学理由背后,怕是权力的嚣张自大。当“寒门”学子仍在为“211”、“985”挑灯苦读时,一些手握特权的“圈内人”,甚至不屑为转学“跳龙门”寻找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借口。更加严重的是,据不少高校师生反映,通过转学、转系、保研等方法实现“曲线救国”的潜规则在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湖南大学“转学”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

  匆匆收回的“转学令”不能成为舆论风波中“捂盖子”的工具。对转学事件的追问与反思更加不能停止。首先,转学生究竟是何背景?是谁举手同意?又是谁没有把好关?双方学校审核、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复,这一环环的操作程序,哪里出了问题?其次,“程序合规”的转学却显然不合理,问题根子在哪?政策表述中的“特殊困难”,是否为特权腐败留下了空子?

  湖南大学17名转学研究生“高枕无忧”了一年,却在被曝光的第二天就查出了问题。这不禁让人联想,在媒体“探照灯”没有照到的地方,还藏着多少问题?当务之急,一是对已经暴露的问题严格惩处,以儆效尤;二是对高校转学生群体进行更大范围的摸底、复查,剔除不合规、不合理的“灰色转学”;三是深刻反思,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地方要闻
   第A03版:地方要闻
   第A04版:2015省“两会”直通车
   第A05版:地方快报
   第A06版:广 告
   第A07版:地方关注
   第A08版:地方关注
   第A09版:地方关注
   第A10版:新通力·兰州晨报羊年春联征集活动暨送春联送福字
   第A11版:地方说法
   第A12版:地方街区
   第A13版:市民之家
   第A14版:地方市州
   第A15版:地方特稿
   第A16版:观 点
   第AII01版:时 事
   第AII02版:国内社会
   第AII03版:国内焦点
   第AII04版:国际聚焦
   第AII05版:国际综合
   第AII06版:财富综合
   第AII07版:文娱音画
   第AII08版:文娱星闻
   第AII09版:体坛快报
   第AII10版:体坛看点
   第AII11版:人才资讯
   第AII12版:生活资讯
   第AII13版:生活资讯
   第AII14版:教育资讯
   第AII15版:生活资讯
   第AII16版:教育资讯
“治霾神策”中迷失的公共政策伦理
别让转学“撤销令”为特权捂盖子
救助制度应对“征婚救弟”式求助保持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