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当都有诀窍,也就是所谓的不传之秘。和玩家们接触多了,就能听到一些诀窍。
陶罐真伪,沾点水,看渗水速度。
瓷器,放到太阳下晒一阵,就能发现修补的猫腻。
看着特别脏的藏品,十有八九有问题。
乾隆时,仿造的官窑器物,篆书“御”字少一笔。
……
这些诀窍,有书本知识,有经验积累。几天前,跟老张学了一诀窍,用在鉴定瓷盘上,果然很神奇。
周六,是隍庙里摆古玩地摊的最后一天了。古建筑群要维修了,禁止摆摊,要告别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隍庙,许多玩家心中不忍。
清早,老张就打电话约我,隍庙地摊最后一天,去看看吧!中午时分到隍庙,人已经不多,通知发了N多天,都有心理准备了,能走都走了,不走的是为了摆最后一天。
跟着老张瞎逛,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忽然,他拉了我说,那瓷盘不错。我一看,民国双鱼盘,也就三五百元,没啥稀奇的。
民国双鱼盘,以前,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也就百十元。如今老东西越来越少,这类东西价格渐渐走高。这件双鱼盘直径20厘米左右,青花颜料勾勒出鱼身,底足、盘子外檐,用青花双圈勾线进行装饰。
“看这类盘子有个窍门。”老张说。“啥窍门?”大感兴趣。
“看盘子是否有字。”这种盘子上多刻有张王李赵之类的姓氏。当年,村子里婚丧嫁娶,就要从各家各户借来盘碗,为了区分,就要錾上各家的姓氏。新东西很少有錾字。
还有一个诀窍。老张说着,拿起盘子,右手伸出两个指头,轻轻抠住底足内圈,盘子就稳稳挂在手指尖上了。
“手工做的盘子底足是后装的,比较平整,可挂在手上,而现代的灌浆盘,里厚外薄则不行。”老张说。
这诀窍简单,我也会了。又转一阵,看见一盘子,拿起,伸出二指,果然稳稳挂在手指尖,再看花纹,像宋代龙泉窑。诀窍果然管用,有些激动。“这件宋代龙泉窑的如何?”我问。“傻。那是现代手工高仿,釉水不对。”老张不屑一顾。听此言,顿时无语。
教的曲儿唱不上。诀窍虽好,也不能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