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网刊登的一篇讴歌拆迁工作的文章,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浉河区委书记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而与此同时,有网友发帖称,在浉河区的这次拆迁中,他家遭到野蛮拆迁,父母还被打倒在地。 (据4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用气势磅礴的“五连最”来形容拆迁人员的“功绩”,浉河区委书记这是在用莫大的体力唱赞歌。不过,赞歌唱得再悦耳动听,若不能以民生疾苦为准,从民众利益出发,那就是毫无营养的喧嚣,甚至还体现出几分权力的傲慢。
拆迁并无原罪。执行拆迁的劳动人员,在拆迁工地上辛勤劳动,当然是“可爱”的——劳动者最光荣嘛。何况,参与拆迁工作,还是因“公共利益”之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贡献。因此,从劳动本义来讲,称颂拆迁工作人员“最可爱”,似乎并无不妥。
但如果拆迁活动偏离了程序正义,并且伤害到住户财产与人身权益,再称其为“可爱”,就实在有点执迷不悟了。
就譬如此次被浉河区委书记讴歌得“一塌糊涂”的拆迁活动,按照发帖举报人的说法,在未谈妥拆迁补偿款与未达成拆迁协议的情况下,其房子便遭“强拆”,这显然不符合程序正义;而且,城管将其拖至拆迁指挥部,并打伤其父母,还涉嫌非法监禁、故意伤人等违法犯罪事实。在整个拆迁活动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合理合法之处。所以,为拆迁人员歌功颂德,委实难孚民意,反而,因其富于色彩夸张的话语表达,还会激化官民矛盾。
梳理原因不难发现,浉河区委书记称颂拆迁人员为“最可爱的人”,如此异化的话语表达,是官民话语系统的深度断裂。而这背后,又是“官本位”与“民本位” 的标准差异所致。
官本位的话语系统下,拆迁就是政绩,政绩就是官阶,唯政绩论地方主政官员为仕途计,自然会不择手段强拆民房;而在民本位的话语系统下,房子是经法律授权与保护的私产,个体权益不受侵犯,未经合法程序与合理补偿就被侵犯私产,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在这种断裂的话语系统下,地方官员口中“最可爱的人”,在老百姓眼中,就是“最可恶的人”。而后者,显然是基于法律标尺下的正确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最可爱的人”一说,自然情理不通,于法不容了。
推而广之,所有一切诸如“最可爱的人”之类的“最高级”官场雷语,其实都是官民话语体系断裂的产物。故而,消除官场雷语,正是要从弥合官民话语断裂做起。而这背后,又是职能部门向民本位执政观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