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电视业专家这样比喻中国的电视业,中国电视业就像一条少有车开过的高速公路,马路宽阔,路面平坦,是极好的路,但却鲜有车开过,而好车就更加少有了。他针对电视行业目前存在的现象总结了“七大怪”。
对于电视业的同仁来说,“七大怪”的说法可能有点严厉。但中国电视人是幸福的,随意一个节目,就有数以十万百万计的观众。中国电视人又是不幸的,因面对的是发展迅速、众口难调的观众群。因此,我们不断地希望电视能更好看,要求永无止境。
频道大半没的看
当下正在普及的数字机顶盒中可看到的电视频道有200个之多。可真正“能看”的频道又有多少呢?答案是,没几个。一般观众常看的频道可能仅是央视及各省级卫视中的一部分,而大量数字频道几乎是没有多少能吸引观众的。不得不说,一部分卫视和大多数数字频道的节目水准有待提高。
内容形式跟风快
在电视中,不论是电视栏目,还是电视剧,一个火起来,便有无数的相似节目、剧目,如雨后春笋般跟随。电视剧《宫》掀起了穿越剧热潮,《潜伏》掀起了谍战剧热潮。时至今日,虽然有国家广电总局的限令,仍然有各种谍战剧前赴后继。再说电视栏目,《超级女声》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选秀热后,即使选秀节目开始走下坡路了,《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依然乐此不疲地紧跟其后。
抄袭海外还挺拽
说到国内跟风,就不能不提对国外节目形式的模仿,因当下火热的电视节目形式往往是引进国外版权,甚至是直接抄袭而来。《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此看来,还会有谁愿意劳神费力地搞自创节目呢?
全国剧目一盘菜
一部电视剧几家卫视同步播出,或者在央视首轮播出后,还要再卖给卫视进行二轮播出,这都是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常见的现象。但从商业角度分析,一件商品同时有多个卖主,并且还进行第二次贩卖,当然不是正常的事情。
明星出位才招爱
近些年,在电视中的人物如走马灯,想要争个脸熟,就得出新出奇。在“评委界”中爱戴花儿的杨二车娜姆、点评犀利的柯以敏都是选秀节目的“宠儿”,如果评委能闹出个“退出”风波那是再好不过的,炒了自己也炒了节目。
江湖骗子变专家
专家是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但电视上专家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最知名的“江湖专家”要数张悟本,伪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做客《百科全说》后,其知名度也迅速提高,而同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其有学历造假的嫌疑。同时也引来了观众对健康专家的信任危机。
山寨假货公开卖
被国家广电总局整顿之后,在各大上星卫视中我们已很难见到山寨手机、保健品等广告。但在购物频道中,它们的身影依然随处可见。而这些东西或夸大其词,或价格超低。电视购物频道良莠不齐,其放纵的结果是对电视行业的权威性伤害远远超过所获得的利润。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