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梁峡林)根据省政府日前下发的《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专家预测今年陇南、兰州等地地质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为此,兰州将重点开建气象预警系统,并将兰州黄河两岸山前及高阶地前缘地带列为灾害防治重点。
资料显示,2011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15起,共造成4人死亡、1人失踪、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1428.15万元。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629处,全省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190.82万人,威胁财产304.81亿元。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12年我省各地降水将偏多,局地突发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将会增多。“5·12”汶川地震对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尚未恢复平衡,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仍将处于高发阶段。预测2012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及危害程度较去年会略有上升。预测地质灾害高发期为2—4月冰雪冻融期和6—10月主汛期,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预测2012年度陇南、兰州、天水、临夏、甘南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较高,平凉、定西、白银、庆阳等地次之,武威、金昌、酒泉、张掖、嘉峪关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较低。
《方案》明确,2012年度要重点开展甘南州夏河、临潭、卓尼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开展兰州、陇南、甘南3市州45个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及监测人的“6+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和责任体系,重点开展兰州、陇南、甘南等市州及其所辖县市区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加快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雨情、水情、灾情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预警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兰州黄土高原(含永靖黑方台)滑坡国家级试验基地建设和陇南山地(含舟曲县)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以及天水、临夏2个省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初步建成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和发布系统。
《方案》提出的综合防治计划是,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分散居民点群众,有计划地搬迁避让。优先安排危险性大、威胁人口多,且工程治理投资大于搬迁避让投入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居民实施搬迁避让。年内建成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启动兰州市等中东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市州、县市区级应急平台建设,满足基础信息获取、决策指挥、远程传输和互通互联的应急指挥需要。汛期前,各市州、县市区要组织开展至少1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兰州市防治重点区域为:城区黄河两岸山前及高阶地前缘地带,南部山区,兰临高速公路沿线,阿干矿区、窑街矿区,红古区湟水河沿岸,榆中县宛川河下游两岸,永登县庄浪河两岸,皋兰县忠和镇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