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 上一版3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杨和腰椎病“斗智斗勇”
杨继科 46岁 某公司办公室主任

 “说实话,我实在不喜欢运动。一是从小就对踢球、打球之类的没任何兴趣,看都不看。二是工作太忙,还真的就忙得挤不出时间来专门运动。”老杨窝在办公室的沙发里,一边喝着普洱一边和记者聊着。“不运动,老坐着,这不病就来了……”4年前,42岁的老杨一日加班至晚10点,突然一伸懒腰,就感到后腰一阵说不出的疼。小心翼翼地活动了活动,虽然能走动,但是这一阵阵的钝痛却从此伴随着他。“那段时间,不能坐、不能站,躺着就好点,我恨不得在办公室支张床,干脆躺在床上办公。”不仅如此,以往大步流星的“行动派”老杨,也因为变成了“口头派”,因为腰疼已经导致他走路一瘸一拐,只能坐着指挥别人了。

  如此一来,以往把身体、运动、健康之类的词放在脑后的老杨突然对自己的身体开始上心了。到医院一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医生给他两个建议——硬板床和康复运动,如果这两样还没效果,只有动手术了。绝不动手术!老杨心里暗下决定。回到家,他便要求妻子把温软的棉床垫换成只有5厘米的硬棕床垫,而且,根据医生的指导,每天做起了康复运动。啥康复运动?记者很好奇,于是老杨便坐在椅子上示范起来。只看他挺胸坐正,双手交叉抱颈,向前挺胸,同时向后仰头,坚持2分钟后,逐渐放松……“就这?”记者不相信治好他腰椎病的就是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这!别看简单,管用得很!”在老杨看来,最高妙的运动,就是不用专门场地,随时可行的那种,比如这套腰椎的康复运动。“只要能坐着,随时都可以。”

  刚开始,老杨运动心切,只要一有时间就抓紧“康复”,但是效果反而不好,搞的颈椎也酸痛不已。后来,心态平和了,老杨也给自己的“康复行动”固定了时间,每天5次,每次两分钟,分别在起床后、上午10点、下午2点、下午4点和睡觉前。“做的时候,我要求自己什么都不想,就想着自己的腰椎如何加入运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认真,2个月下来,他的腰椎疼痛就减轻了不少。为了巩固锻炼效果,老杨上下班都提前三站路下车,然后步行到公司,而这些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他的腰椎病,就在这一天一天的坚持中痊愈了。“还睡硬板床吗?”记者问,“当然睡,我自从睡了硬板床,就睡不了软床了,现在一出差住酒店,第二天起来像没睡一样。软床不解乏!”

  “腰椎事件”另一个好处,就是让“运动盲”老杨也关注起运动的事儿来,比如,周末,和家人打打羽毛球、乒乓球,今年世界杯,他还和儿子一起熬夜看了几场球赛。“说实话,足球的规则我现在还是不懂,但是我起码愿意关注了。”而对于健康,老杨也有自己的感悟:“我如果不赶紧康复,但凡哪天瘫在那里,那我全家都就被拖垮了。一家人哪有什么幸福,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他希望,很多中年人都能记着自己的这些感悟,因为健康,还真的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本报记者 杜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今日要闻
   第A03版:专 版
   第A04版:时政快递
   第A05版:大敦煌
   第A06版:警 事
   第A07版:国家大事
   第A08版:社会记录
   第A09版:天下时讯
   第A10版:作文周刊·金牧场
   第A11版:体坛快报
   第A12版:娱乐星闻
   第B01版:健康周刊
   第B02版:健康·新闻
   第B03版:健康·养生
   第B04版:健康·母婴
   第B05版:健康·两性
   第B06版:健康·问医
   第B07版:健康·服务
   第B08版:健康·故事
老杨和腰椎病“斗智斗勇”
“有痔青年”说提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