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嫦娥二号升空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研制的2只贮箱和2只气瓶,其所用的钛合金材料和硬铝合金板,都要经过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检工程师隋永泉的检测签字后才能使用。自嫦娥二号10月1日升空后,这位年近六旬、默默为中国航天工程奉献了20年的工程师,,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
隋永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道关口把不严,后果将不堪设想。钛合金材料上的缺陷,哪怕是头发丝般的裂纹和小米粒大小的气孔,卫星上天后都会产生不可想像的后果。”20年来,他为卫星、“神舟”飞船系列所需材料做检测,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要趴下或跪在地上检测。隋永泉说:“责任太重大了,不敢有丝毫懈怠!目前所里使用的超声相阵成像检测系统,可检测1毫米至13毫米厚的任何部件,确保了嫦娥二号的顺利飞行。”据介绍,检测2毫米至13毫米厚的钛和钛合金材料,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标准。但这位通过自学掌握了俄文、英文的工程师独创了一套检测方法,经他检测的卫星、飞船上所用的钛板和钛合金材料,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
本报记者 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