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武永明)继大容量贮箱气瓶、柔性热控薄膜等四个关键产品随嫦娥一号上天后,作为“中国航天”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地处兰州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再创佳绩,共和国61岁生日当天升空的嫦娥二号身上那件金灿灿的嫁衣——刚性玻璃型二次表面镜和柔性薄膜热控材料、嫦娥奔月的能量源——贮箱气瓶、迄今为止卫星输出功率最大的电源模块——二次电源、卫星在轨顺利工作的保证——太阳翼/定向天线活动件这四个关键产品均出自510所科研人员之手。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并准确入轨,从10月9日卫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00公里绕月轨道,截至10月11日,嫦娥二号卫星已经在工作轨道上运行了48圈,也就是55万多公里,目前卫星工作一切正常。
特制嫦娥二号“外衣” 呵护卫星太空漫步
航天器处于空间真空环境中时,太阳辐照非常强烈;此外,航天器内部设备工作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卫星的温度将上升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卫星内部的设备将完全失去正常的功能。因此,航天器热控制历来是航天器研制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经过多年艰苦攻关,510所不但实现了航天器用柔性热控薄膜和二次表面镜产品的生产工艺定型,而且已经为多种系列卫星和嫦娥卫星等提供了所需的热控薄膜产品。
为保证嫦娥二号在太空环境正常工作,其表面覆盖着由510所研制的刚性玻璃型二次表面镜和柔性薄膜热控材料,其中刚性玻璃型二次表面镜主要用在卫星本体平板散热面上,柔性薄膜热控材料则用于卫星其他各复杂结构件的缠绕包覆,保证了航天器热控分系统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同时起到空间环境防护作用。
最大功率二次电源 保证嫦娥长期运转
二次电源的功能是将卫星上一次电源母线电压及功率转换为卫星上各分系统及设备所需要的各种电压及功率。在嫦娥二号任务中,510所研制的二次电源采用了宽输入电压热备份电源,是迄今为止星上输出功率密度最大的电源模块,与其它卫星功率密度相比,提高了近7倍。同时采用设计简单、易于实现的roop法实现均流,使得单个DC-DC变换器也能满足航天器Ⅰ级降额设计要求,保证长期工作。
贮箱气瓶堪比“心脏” 提供奔月足够能量
嫦娥卫星上的贮箱和气瓶,类似于一个人身体内的心脏,是“嫦娥”奔月行动源源不断的能量源泉。嫦娥二号上搭载着510所生产的2只贮箱和2只气瓶。贮箱、气瓶通过自身的气体压力,将氧化剂和燃烧剂注入飞行器发动机,为“嫦娥”奔月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后,跨越地球和月球之间约38万公里的距离,进入月球工作轨道开始绕月飞行,进行月球空间环境探测,必须依靠两套贮箱、气瓶提供的能量,进行精确的飞行器轨道调整和姿态控制。
太阳翼定向天线活动件 保证卫星到达指定轨道
太阳翼展开机构主要功能是在嫦娥二号到达指定位置时将太阳翼帆板展开,保证卫星系统正常供电;定向天线展开机构的功能是在嫦娥二号到达指定位置后,将天线展开并锁定固定位置,实现对地指向。
这两项任务关系到嫦娥卫星能否顺利到达指定轨道,实现既定功能。在研制中,510所采用先进的空间润滑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运动机构在空间环境中的摩擦问题,实现了运动机构的减摩耐磨,并可防止真空冷焊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机构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