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0月14日电 经过一天多夜以继日的作业,智利当地时间13日晚间,33名矿工在被困69天后,全部以良好的状态平安升井。这次救援,创下了世界上最久的地下生存并最终获救的纪录,而井内应急机制也为创造生命奇迹留下了希望。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地质专家当克·萨洛指出,矿井事故分多种,若事故矿井为其他矿种矿井,则极易发生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等,一般来说,这种时候被困矿工存活率极低;而铜矿坍塌则没有毒气和洪水的威胁,如有条件合适的避难硐室以及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氧气、食品和水,人员成活率则相对较高。
智利拥有比较完备的矿业安全法规。法规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配备几项基本的安全条件和措施:首先是从作业区通往地上安全地带的逃生通道;第二,作业区内相隔一定距离配备井梯,以方便矿工在事故发生时逃离事故地点;第三是地下式矿井内部的避险硐室,硐室内最低限度必须备有足够被困人员48小时内生存的物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认为,这次智利矿山事故中被困人员能生存下来,井下避险硐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避险硐室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氧气和照明支持系统,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了应急的生存空间。
此外,智利矿山安全法规还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每10人能有一个卫生间,每50人能有一个提供洁净饮用水的设备,每15人能有一间浴室,有全天候可供10人共用的热水。地下式矿井下必须保证有两条时刻畅通的通信线路,矿井内必须保证每人每分钟有3立方米以上新鲜空气,通风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5米至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