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暖: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但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易因背湿凉而患病。家长和老师应当经常检查幼儿背部是否出汗,温度是否过高,以便调整衣物。
2.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湿保护脾胃。孩子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为孩子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3.足暖:脚步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
4.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幼儿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三分之一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保持孩子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5.心胸凉:孩子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兰州市难得一直以晴朗天气为主,是带小孩外出游玩和晒太阳的好机会。随着天气一天天的转凉,在这样一个季节更替的时候,如何护理年幼的孩子成为广大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春捂秋冻 不生杂病”的谚语,它符合了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让身体适当“冻一冻”,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以备安然过冬。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怎样过秋呢?
让宝宝度过一个舒适的秋季,要从保证“三暖二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