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奔月,无疑吸引了全球数十亿人的眼球,媒体记者更是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获准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访的中央媒体记者外,国内还有100多家地方媒体的200多名记者提前“不请自到”,并为捕获相关信息和当日近距离目击发射情景绞尽脑汁。
17时许,当本报记者进入发射现场时发现,发射场周围山坡上的几个观测点,“长枪短炮”遍布。记者所在的22号观测点距2号发射塔1500米左右,200多平方米的草丛中,近百名记者各自选择位置展开架势。一时间,快门声、闪光灯此起彼伏,有些媒体记者还迅速现场连线传送消息,个别记者坐在草丛中一边拍照,一边打开笔记本电脑写稿。一时间,有关“嫦娥”的信息从大凉山飞出,飞向全世界。
小雨渐至,为保护相机,记者要么打起雨伞,要么脱下衣服罩机器。一位记者情急之际竟把自己的帽子“戴”在相机上,同行们乐得开怀大笑。
本报特派记者阎世德 董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