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见证历史时刻
  看嫦娥二号升空。 本版照片由本报特派记者 李桐叶 摄
  记者架起“长枪短炮”。
  架起望远镜,追逐“嫦娥”倩影。
  喜欢“嫦娥”的不只是男孩子。
  “嫦娥”升空大家欢呼雀跃。

  本报记者见证嫦娥二号升空

  10月1日17时左右,记者获准近距离见证了“嫦娥”奔月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记者随中央媒体记者的车队进入卫星发射中心时看到,通往发射场的专用公路上,军警层层设卡,处处戒备森严。

  大凉山山谷内的发射场上,“怀抱”嫦娥二号的2号发射塔上依稀有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嫦娥被蓝色防雨帘包裹着,与长三丙火箭“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者所在的观看点距2号发射塔仅1500米左右,2座发射塔和移动塔尽收眼底,附近有记者干脆坐在湿漉漉的草地上用纸笔和相机记录。

  17时55分,发射场传出警报声,记者站在山坡上清晰地看到2号发射塔周围闪烁的警灯。

  18时59分57秒,随着01号指挥员清晰的口令,只见火箭底部骤然燃起绚丽的火光,发射场亮如白昼,巨大的声响随之响彻大凉山山谷,地在颤动,心在颤动。

  “太壮观了!太伟大了!”观看现场,有人雀跃,有人欢呼,还有人喜极而泣。

  长三丙火箭随之托举嫦娥二号起飞,继而转向发射塔西北方向,几秒钟后钻入云霄,飞向太空,奔向月亮。几辆消防车呼啸着冲到2号发射塔下,对发射现场残留的烟火实施扑灭。

  当嫦娥二号彻底消失在云层之后,现场一片欢腾。

  冕宁县城、西昌市内,焰火飞满天!

  点火前1分钟雨停了

  10月1日上午8时左右,一连数日乌云密布的西昌市,太阳突然钻出云层,露出灿烂的笑容。“老天爷开眼,为‘嫦娥’开绿灯了!”大街上的人们笑了。

  然而,这样的天气并没有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感到轻松。一位航天人告诉记者,在这个地方,上午出现这样的天气,下午就极可能出现阴雨天。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17时30分左右,乌云在大凉山山顶厚积,雨点在18时30分左右飘落。然而,在火箭点火前1分钟左右,淅淅沥沥的小雨戛然而止,在场人员无不为专家们选择零窗口并准时发射而赞叹。

  发射前的一场虚惊

  前往发射场的路上,带队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宣布注意事项时最后补充:一旦有什么意外情况,大家要立即趴倒在地,老记们似乎不以为然。

  就在发射前半个小时左右,22号观看点的记者们同时发现,发射场3号固定发射塔后方突然升起一股火焰。“着火了!可能是燃料着火了!”几名女记者不约而同地尖叫,本能地做出要卧倒的样子。

  眼前的这一幕让所有人不免有点惊慌,带队的工作人员赶紧大声解释:“大家不要害怕,这是低温材料的尾气蒸发后出现的正常现象,很快就会消失。”闻听此言,记者们才松了口气。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董开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嫦娥二号成功飞天·直击
   第A03版:嫦娥二号成功飞天·动态
   第A04版:嫦娥二号成功飞天·揭秘
   第A05版:嫦娥二号成功飞天·见证
   第A06版:嫦娥二号成功飞天·见证
   第A07版:今日要闻
   第A08版:大敦煌
   第A09版:国家大事
   第A10版:时事新闻
   第A11版:天下时讯
   第A12版:文体·福彩
   第T01版:兰州晨报·号外
   第T02版:兰州晨报·号外
记者见证历史时刻
发射前疏散万余村民
“长枪短炮”遍布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