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面对网络侵权 安利维权经验受关注

  本报讯(首席记者崔亚明 实习生李慧娟)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各级公安机关、司法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与安利等公司、企业的代表共同出席了研讨会,就打击网络谣言的法制建设、行政监管、移动互联网平台自律、企业应对手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上,安利经验受到各方关注。

  在研讨会上,安利(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翟明翯介绍,近年来,有关安利的谣言一直被一些网络运营公众号大肆转发,并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微信中,有关安利的谣言很多,网络谣言使安利的客户服务热线问询量激增,不少消费者、营销人员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甚至直接要求退货,给公司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多困扰。

  面对网络谣言,安利综合使用向微信投诉、起诉传谣微信公众号、与自媒体直接沟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辟谣等渠道和手段,在企业反击谣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安利积极与腾讯法务部及微信监管平台沟通,以确凿证据证明蛋白粉转基因、净水器致癌、老板死了等均属彻头彻尾的谣言,截至2014年12月底已申请微信平台删除微信公众号谣言5000多条。

  在司法救济方面,2014年10月,安利(中国)将一刊登两篇安利谣言文章的微信公众账号告上法庭,象征性索赔一元并要求其道歉。这就是引起很大反响的全国首例微信传谣诉谣案。最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账号运营者删除其发布的谣言文章,在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了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有关部门专家表示,作为企业还可以多角度、多层面采取司法救济。另外,呼吁政府加紧完善相关互联网违法行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2015省“两会”直通车
   第A03版:2015省“两会”直通车
   第A04版:2015省“两会”直通车
   第A05版:2015省“两会”直通车
   第A06版:2015省“两会”直通车
   第A07版:专 版
   第A08版:地方快报
   第A09版:地方城建
   第A10版:广 告
   第A11版:广 告
   第A12版:地方警情
   第A13版:地方时政
   第A14版:新通力·兰州晨报羊年春联征集活动暨送春联送福字
   第A15版:地方街区
   第A16版:观 点
   第AII01版:城 事
   第AII02版:城事特稿
   第AII03版:国内时政
   第AII04版:国内社会
   第AII05版:国内社会
   第AII06版:国际聚焦
   第AII07版:国际综合
   第AII08版:市民之家社区
   第AII09版:市民之家资讯
   第AII10版:财富关注
   第AII11版:财富股市
   第AII12版:生活资讯
   第AII13版:生活资讯
   第AII14版:教育资讯
   第AII15版:生活资讯
   第AII16版:人才资讯
   第B01版:文体副刊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体坛快报
   第B04版:副刊情感
   第B05版:消费周刊
   第B06版:消费聚焦
   第B07版:消费动态
   第B08版:消费焦点
春联征集今日结束 请您抓紧投稿
面对网络侵权 安利维权经验受关注
兰州人心目中的教培明星今日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