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证监会28日晚间表示,根据整体安排,在前期对46家证券公司现场检查之后,近期将对剩余46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进行现场检查。这意味着监管层的两融检查将进入“下半场”,此举将进一步规范股市“杠杆”,为股市健康运行护航。
28日,市场传出消息,中国证监会将于近日再次启动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这一消息引发投资者的诸多猜测和担忧。就在1月16日,证监会通报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3家公司被暂停3个月开展融资融券新客户业务,同时,招商证券、安信证券等9家券商因两融业务违规被点名。受此影响,1月19日,沪指暴跌近8%。市场担心,此次重启是否意味着证监会对融资融券的监管更加趋紧?
对此,证监会表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共91家,证监会曾于1月16日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这属于正常的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由于具有“杠杆”功能,融资融券成为此轮股市上涨的重要助力。记者调查发现,支撑本轮股市上涨的巨量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而融资融券放大资金效用,在上涨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证监会数据显示,自2014年7月份以来,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融资余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而在本轮行情启动前的4月末这一数字刚刚超过4000亿元。
大量“杠杆”资金的快速涌入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而融资融券余额快速增长的背后暗藏风险。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也特别指出,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交易杠杆率显著提高,少数证券公司短借长贷问题突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个别信用交易客户高比例持有单一担保证券,信用风险凸显。正是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持续规范。
■链接
证券法修改意见反馈完成 年底前推出注册制方案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正式实施可能较市场原先预期稍晚推出。记者最新获悉,在征询过各部委意见之后,国务院已于日前把各部委对于《证券法》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全国人大财经委,目前正由该草案的起草小组就各部委修改意见对草案进行全面修改。此次需要修改的内容较多,围绕注册制等一系列问题部委之间分歧较大,顺利的话,预计将在今年4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出台修改后的《证券法》。“好多地方需要修改,意见不统一,证监会内部意见也不大一样,财经委还在协调。”一位权威人士透露称,由于《证券法》这次是大修,相关部委提出的各方面意见都很多,主要涉及注册制改革、公开发行制度、股权众筹、私募、债券发行、投资者保护、打击证券犯罪、加大证券犯罪民事赔偿民事救济力度等等。
目前,各方面在一些问题上分歧很大。尽管《证券法》的修改进度逊于市场预期,但在高层的强力推动之下,注册制改革方案今年年底前推出仍然将是大概率事件。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推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修改《证券法》,已经被列入中央高层2015年的工作要点。业内人士则预计,在高层下定决心推行注册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大背景下,注册制改革延迟到2016年的可能性不大。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