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在2015年省“两会”召开之际,省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加快我省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提案》,建议我省应通过建立“以丰补欠”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打破审批垄断,推行一站式服务等办法破解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现状:全省尚有50万户棚户区需改造
据了解,2008年至2013年,我省累计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近26万户,但另一方面,我省棚户区改造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据统计,我省仍有危旧住房、工矿企业20万户群众和城中村、旧城区30万户以上的群众居住在棚户区,房屋简陋、防震安全隐患多,急需改造。
具体到兰州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上,2014年兰州市计划改造31730户,目前全市仅拆迁7356户,只占总数的23.2%。目前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7290套,仅占需安置住房的22.9%,这与棚户区改造目标相差甚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受征收拆迁难度大、办事效率低、配套跟不上、前期工作慢、市场运作差距大等因素制约。
破解拆迁难:地产评估、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介入拆迁
目前棚户区改造中普遍存在拆迁难问题。据分析,拆迁难现象关键是各地缺乏因地制宜的征迁安置政策和方案。拆迁征收方案普遍缺乏可操作性。此外,有关部门沟通和协同推进不够,也是导致拆迁难的一个因素。对此,《提案》建议在拆迁过程中,应引入国内有实力、有权威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拆迁,或成立由律师、房地产评估师等社会中介服务人员参与的征收补偿评估机构,制定公正合理合法的征收补偿方案,由政府下发到拆迁户,采取征求居民意见的方式与拆迁户沟通。对于“钉子户”,由参与拆迁的中介机构提供全面的、科学公正的依据,政府申请当地司法机关依法强制拆迁。同时,重视利用现有房屋资源进行安置,抓住楼市正处在供应过剩的调整期,开发企业都在积极去库存的时机,更多考虑货币补偿安置和购买安置房这两种建设内容,满足拆迁户的不同需求。
破解资金难:建立“以丰补欠”机制引入社会资本
目前,棚户区改造的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尤其资金来源大都依靠国开行资金。建议政府应把国开行资金作为撬动社会资本的支点,鼓励更多社会资金和专业队伍参与棚改工作。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规划进行概算后,让更多有实力、有信誉的开发企业参与进来,政府与省开行协商制定出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享受的贷款优惠。作为开发企业,以企业资产、资金向政府作为抵押担保,避免出现债务风险。此外,政府、银行、企业达成协议,遵循“以丰补欠”的原则,对超出利润向政府上缴,对亏损项目由政府给予补贴。
破解审批难:打破审批垄断 推行一站式服务
目前,我省审批制度还不够完善,报件口径不一、办理时限过长、要件审查环节重叠等问题突出,且存在棚改项目审批中,建设和审批程序相互掣肘、相互制约的问题。
对此,《提案》建议我省对目前审批制度和程序进行审查和梳理,对不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清理或调整,尽快制定新的审批制度和流程。比如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办公、开通绿色通道等。对图纸审查、地形图测绘、房屋面积测绘应该打破垄断,从政府部门走向市场化运作,由中介机构来完成。 本报首席记者 崔亚明 实习生 李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