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省市“两会”召开前夕,本报品牌栏目“两会直通车”都会受到市民的关注,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本报征集“民间议案提案”活动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并积极建言献策。每一个意见建议都关乎到民生福祉。这些“民间议案提案”通过本报搭建的通途递交至“两会”后掷地有声,有了喜人的回音,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特对近年来通过本报征集到的,并已落地实施的“民间议案提案”进行盘点。也欢迎更多人搭上本报“两会直通车”献言建策,让更多好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惠及大家。
2010年 公园免费开放 老年人免费乘公交
建议:城市公园免费开放
“一张小小的门票却挡住了很多市民休闲的脚步,城市公园何时能免费?”2010年1月,本报“两会直通车”开通后,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受到市民热议,成为当年的“民间一号提案”。尽管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均在此前已下发文件要求城市公园免费,但是,兰州市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脚步似乎有些缓慢。
落地:兰州市大多数公园实现免费入园
在广大市民、“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兰州市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本报等方面的强烈呼声和努力下,2010年10月1日起,金城盆景园、兰州市植物园两大公园实行了免费开放。2011年10月1日起,五泉山公园和白塔山公园经过半年的全封闭改造后,盛装迎客免费入园。至此,兰州市除了动物园外,其他公园均实现免费入园。
建议: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
2010年1月省“两会直通车”上,很多市民建议“尽快实施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这成为了当年本报征集到的“二号民间提案”。许多市民表示:很多省会城市70岁以上老年人都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甘肃的老年人什么时候才能享受这一惠民政策?“免费”公交体现出的是政府“无价”的关爱,体现社会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怀。据了解,兰州公交集团当时对60岁以上老人乘公交车实行50%优惠待遇。
落地:2012年“敬老卡”正式使用
建议很快有了结果。2012年8月1日起,兰州市开始为近郊四区70岁以上老人办理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敬老卡”。2012年9月1日起,“敬老卡”正式使用,卡的正面印有本人照片,只允许本人使用,兰州市开始实行近郊四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优待政策。
2013年3月,嘉峪关市为本市2.8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服务。
2011年 平价菜进社区
建议:建立政府蔬菜储备机制,抑制冬季菜价过快上涨
一到冬天菜价就涨,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价格更是波动较大,2011年省“两会”召开前,“确保冬季菜篮子”成为广大读者和网友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省农牧厅数据显示,我省各种储藏设施的蔬菜储藏量目前仅占到蔬菜总量的10%左右,其余90%左右的蔬菜储备保鲜库在冬季处于闲置或者没有用于储存蔬菜,同时,外地运来成本增大、蔬菜经营环节中批发、零售层层加码等导致冬季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广大读者、网友认为,应加大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合理规划城市蔬菜供应的布局下,多建设平价蔬菜超市,建立政府蔬菜储备机制,抑制菜价无序上涨,为市民带来冬季平价菜。
落地:平价菜进社区 市民就近能买到平价菜
根据建议,为保障市民冬季的菜篮子、平抑蔬菜价格,从2011年开始,我省各地纷纷开始落实冬春蔬菜储备机制。其中,2011年11月,兰州市开始施行冬春蔬菜储备,同时,当年数十家平价蔬菜直销点也开门营业,由兰州市政府部门补贴、统一标示的蔬菜直销店,在冬季应季推出十余种平价菜,且价格低于市场价。与此同时,兰州市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推出平价菜进社区活动,数十样当家菜平价供应市场。今年,兰州市平价菜进社区也正在各社区逐步展开,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买到平价菜。
2012年 81条道路实施单向通行
建议: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 破解停车难
2012年1月的省“两会”召开前夕,本报“两会直通车”收到众多“两会寄语”,其中,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成为广大读者和网友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政协委员韩庆也向当年召开的政协甘肃省十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兰州地下空间利用率的提案》,建议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长期规划;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对各类新建项目配套地下车位建设实施强制标准。
落地:81条道路实施单向通行并划定停车位
2012年8月18日,《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办法》将全市机动车停车场分为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兰州市政府设立公共停车场建设专项资金,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否则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单位或个人擅自将公共停车场所设为专用停车场的违规行为将受处罚。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截至去年12月,兰州市在城区路段规划了1090处临时停车位,规范设置公共停车场180处3777个泊位。与此同时,为缓解交通堵塞,兰州市交警部门将具备单向通行条件的次干道、小街巷实行单循环,目前已经组织单向通行81条,形成道路“微循环”共计21组,并在道路一边划定停车位,方便市民停车。
2014年 建成1451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建议:为老年人配建社区活动场地和居家养老机构
2014年省“两会”开幕前夕,本报“两会直通车”启动,许多市民踊跃提出建议,其中,建议街道、社区、小区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少市民建议,为方便老人活动以及老人居家养老,相关部门在建立社区小游园的同时,也应该建立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
落地:建成1451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提案提交后,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兰州市启动实施了50个主题公园、精品小游园和小广场建设任务。同时提出从当年开始,连续5年进行主题公园、小游园和小广场的规划建设,力争5年建200多个游园,达到出门就能见绿,抬腿就能健身娱乐。这两年,全市已经建成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小游园30多个。
与此同时,我省全面开建“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2014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1100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100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已全部建成,同时增建项目351个,新增养老床位1.25万张。 本报首席记者 崔亚明 梁峡林 实习生 张红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