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出境游、自驾游……旅游的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而在旅途中,你是否也发现,总有些常识性的问题,在你我嘴边挂着,却不知其来由,可谓是百爪挠心。
厕所叫“东司”
东司最早是唐代设于东都洛阳官署的总称,这一解释与都司的原意大致相同。将厕所称为东司,是从寺院里开始的。唐宋时期,寺院里的厕所一般建于东侧,称东司,若是建于西面的则曰西司。后来,这种称呼开始影响世俗对厕所的称呼,以至于至今中国东南部好些地方方言仍将厕所称为“东司”,如潮州话、客家话、赣方言(部分)、吴方言(部分)、闽语(部分)等,这也是古汉语的一些遗留。
南腔北调,谓何?
北方方言品种虽然单一,覆盖面却大到惊人。除广西、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皆是北方方言一统天下。虽说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
相较而言,南方就复杂许多。即便广东一省,就至少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其不但调不同,腔也大不一样。就拿吃饭的“吃”来说,北方人说起来,意思八九不离十,只是调门有高有低,声调有长有短。而南方方言听起来总是猜不到其说的是“吃”。所以说,南方方言其调与腔都不同,北方方言的腔都差不多,只是是调门不大一样,“南腔北调”由此而来。
本报记者 王思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