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晚,白银市65岁的退休职工魏崇林离开了这个世界。家属按照他的遗愿,将其全身器官进行无偿捐献,将遗体捐献给兰大二院用于医学研究。
当一双眼睛轻轻闭上,另一双接受馈赠的眼睛得到睁开的机会。1月8日,老人的眼角膜捐赠给了两位眼疾患者,至此,得益于他的大爱,2名眼疾患者视力得以恢复,2名肾功能衰竭患者、1名肝脏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魏崇林也成为我省第10例器官捐献者。
老人遗愿:捐赠遗体和多个器官
13天前,魏崇林老人因肺功能异常前往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虽然经过了前期各种治疗,但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且肺部感染不断加重。1月3日上午,魏崇林老人表达了想捐赠遗体和多个器官的意愿,随即,医院与白银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帮助他完成了最后的愿望。1月3日晚,魏崇林老人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们。
此后,老人捐赠的肾脏、肝脏移植手术相继宣告成功,2名肾功能衰竭患者、1名肝脏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为老人的义举所感动,几天来,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更是一路奔忙,因为暂时未找到非常匹配的眼角膜受体,供体角膜暂时存放于眼库。在多方联系后,院方积极寻找到了最为匹配的器官受体。
当一双眼睛轻轻闭上之时,另一双接受馈赠的眼睛得到睁开的机会。1月8日上午8时,一场光明接力正式开始。3个小时后,移植手术结束。
据兰州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眼科副主任医师姚慧介绍,成功接受捐献角膜的两位患者均为男性,一位38岁,来自四川,如今在兰州打工,患“角膜边缘变性”眼病。另一位为学生,16岁,来自甘肃酒泉市瓜州县,患“圆锥角膜”眼病。当天上午,两位患者分别进行了“板层角膜移植” ,成功移植被捐赠的眼角膜。
供不应求:我省急需眼角膜捐献
随着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兰州爱尔眼库本地捐赠角膜移植工作也正式宣告启动。
在我国目前约有角膜盲症患者400多万,其中近一半患者急需角膜移植手术,但每年能实施的移植手术不到5000台,与庞大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甘肃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李玉堂介绍称,人们去世后捐献的眼组织,交由眼库进行检验、处理、保存和分配,即可获得用于移植手术的角膜。但传统思想的制约及专业眼库的稀缺,造成角膜捐献的严重匮乏。许多角膜盲症患者也许等待一生,都等不到重见光明的机会。
2014年8月,兰州爱尔眼库正式通过甘肃省卫计委验收,依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全国7家眼库、8个红十字会角膜接收站的宝贵资源,借助爱尔眼科集团的全国资源网络,高度实现远程会诊及紧急角膜调配。此前,通过这一网络调配,兰州爱尔眼库已完成了5例角膜移植手术。
魏崇林的儿子说:父亲虽然离去了,但他的行为让子女无比骄傲,希望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献的行列。平凡而动人的爱心故事上演时,整座城市都弥漫着一股暖心的力量。1月8日,在简单又神圣的默哀仪式后,深受感动的几位志愿者现场填写了自愿捐赠角膜的登记表……
本报记者 赵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