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治标,它只是缓解你当前的症状,帮你减轻痛苦。西药一般不能治根。中药可以治本,对于慢性病相比西医有着不可言喻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需要长期服用调理。”这是很多人对中药、西药普遍的浅显认知。
由于兰州最近一直没有降雪,空气异常干燥,感冒的人不少,所以对于治感冒“中药好还是西药好”的争论一直不少。其实,两种药物各有长短,特点不同,所以,在选择感冒药时,还需要“因人因症”有所不同。
感冒不同 药物选择有差异
中成药或中西结合制剂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用。众所周知,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如果表现为怕冷较重、发热较轻、全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而喜热饮、咽痒欲咳等现象,则多会被确诊为是风寒感冒。此时就应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市面上有很多此类的冲剂类药物,大家在服药后还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如果患者表现为身热明显、微微怕冷、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口渴喜冷饮等症状,则多为风热感冒。就应选用辛凉解表的药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要清淡、多喝水、可以喝点萝卜汤或梨汤。
但是,在中西药的选择方面,也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因为有一些西药的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其中的抗组胺成分可使人嗜睡,司机和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感冒患者,刚服过药不要工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孕妇不宜使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而甲亢、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含血管收缩成分的感冒药等。所以,即便换了很小的感冒而已,大家也要咨询医生,不要自己随便选择药物。
吃感冒药 多看说明书
家住七里河区的孙女士在热线电话中告诉记者,“我和家人感冒时一般就直接到药店去买点感冒药吃,如果吃药三五天还不好,才可能会去医院。”其实这种情况在家庭中很常见,不少人感冒了都是按经验买几种常用的感冒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患者在买了感冒药后很少,或者没有认真阅读过说明书,对药物的具体成分和副作用也很少关心,最多看一下用量和次数。
对于自行服用感冒药,药剂专家表示,还是应慎重选择,以免用药不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感冒药也是药,也不能乱吃,不对症用药、超量用药、重复用药等,均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另外,生活中,许多人出现感冒发烧后,会马上使用所谓的“消炎药”抗生素。其实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对病毒性感冒是没有效果的。但相当一部分感冒是病毒性感冒,此时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性,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西药中药混着吃 小心超剂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生经常会遇见乱吃药的病人。比如有人感冒前就服药预防,还有人在服西药的同时加服了中成药,药品“吃过量”。这不仅为了感冒尽快痊愈,还因为大多数人对于非处方药存在“没有毒副作用”的概念。其实大多数西药含有十几种成分,而这些成分可能产生危险的副作用。所以即使在选择非处方药(特别是儿童用药)时,也要慎之又慎。同时,很多人习惯将中西药混用,医生对此指出,中药与西药可能存在相互抵触的成分,两种药“打架”会对肝功能造成危害。所以服用西药和中药时最好相隔半小时。而中药与中药之间也可能药效“相抵触”,因此尽量不要随意混用。口服药一般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后起效,药物成分会随血液循环到相应部位,在血液中的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再次服药。如果增加服药频率,负责代谢药物的肝脏和排出代谢产物的肾脏就要忍着病痛“加班”,不仅工作效率低,还容易“累倒”。
本报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