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4年,银行业整体上维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利润平稳增加,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继续加强,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2014年已成为历史,新的一年,中国银行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趋势一:大力发展移动金融
随着以网络金融、移动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平台和电信运营商等各类机构不断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力量。
面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领域、民营资本试点银行运营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不再隔岸观火,各家银行纷纷出击,一方面迅速推出余额理财类“宝宝”产品、上线直销服务,同时布局移动金融及电商平台,打造“金融+生活+商务”全方位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的经营审批管理,依托产业链金融或产业集群金融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小微金融服务。
趋势二:深耕小微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小微金融市场预计还会延续今年的发展势头,小微企业主经营会偏谨慎,小微需求仍会有所下降,这对银行开拓新客群提出了新挑战。在未来新常态下,银行也需要对自身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得各项业务获得均衡发展。
随着新常态周期的持续深入,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拼抢也步入新阶段。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从业务调整到流程创新,如何走出差异化之路,殊为小微金融竞争的关键所在。
趋势三:民营银行将陆续开业
在日前的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就表示支持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各类银行机构。去年三季度,银监会同意批复首批5家民营银行筹建。到2015年,已经获批的民营银行预计将陆续开业,接受市场真金白银的考验。
这就意味着,民营银行的“玻璃门”打开后,2015年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据悉,监管部门下一步还将适时扩大试点范围,重点考虑东北、中西部等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本报记者 窦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