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14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白银”时代,开发商面临销售规模见顶、利润率下行、竞争加剧等问题,都让2015年的地产行业备受观注。尤其是2014年多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降或持平,让人们对房价下降有了更多的期待。如今,2015已经近在眼前,房地产行业将何去何从?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1.供给面趋于收缩:随着2014 年开发商投资活动趋于保守,新开工收缩,预计2015 年供应较2014 年下降5%~10%(对比2012 年,重点城市供应较2011年持平)。
2.行业库存去化周期在年底出现改善迹象:截至9月底,市场监控的库存去化月数指标从7 月高点的16.9 个月小幅降低至16 个月左右,而2011-2012 年周期,库存去化月数高点出现在2012 年1 月,为17.9 个月,之后迅速降低至2012 年8 月的9.0个月。
3.资金价格方面,预计2015 年实际利率平稳回落,回落速度缓于2012 年:根据业内人士预测,2015 全年将有两次降息,而CPI 同比增速将滑落至1.4%的低位(2014 年预测:2.0%),意味着实际利率在2015 年将呈现稳步小幅回落趋势,回落速度缓于2012 年,而实际利率与房价负相关,预示着2015 年房价平稳。
4.市场进入“改善+保障”时代:2013 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由住房短缺时代走向升级改善时代,标志性事件是户均1 套房的实现。业内认为,未来住房潜在需求将逐年下降,市场重心转为“改善”+“保障”,调控政策也将由2010~2013 年的压制需求转为鼓励住房消费、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5.2015 年是房地产投资的“小年”:预计投资增速降速至8%,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0%:历史上看,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到位资金来源及行业销售额的滞后指标,2014 年行业到位资金的快速下降将继续拖累房地产投资增速;另外,目前行业可售库存依然在高位,拿地未有明显起色,预期2015 年新开工将继续缩减。因此,从产业逻辑链看,行业投资增速恢复上行需要等待可售库存系统性下降。
本报记者 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