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崔亚明)4月14日,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抢救组组长、兰州市城建局局长冯乐贵坦言,60年来自流沟仅维修过两次。
据了解,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的自流沟建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使用已经超过了60年,而且年久失修。4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冯乐贵可以肯定的是曾经检修过两次。但仅有的这两次检修究竟在什么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能说清。
记者查阅兰州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以及采访自来水厂周边一些老人得知,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左右,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吨渣油泄出,其中34吨未能回收,渗入地下。此次事故是第一次直接对该自流沟造成污染。据知情人回忆,当时的施工人员使用了类似“塑料膜”的材料对沟体进行修复。这也是目前唯一一次能确定的维修记录。
根据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水源地周边不允许建设、扩建存在污染危险的项目。但现实是,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被化工企业所包围。冯乐贵告诉记者,可以肯定自流沟是先建的。随后,随着化工企业相继建设,输油管道、供水管道分布复杂。
据了解,兰州自来水厂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期间投资建设的供水企业,以黄河水为主水源、地下水为补充。此后的1958年前后,按照“一水二电三化工”的建设模式,电厂和化工厂相继开建,造成地下管线的铺设错综复杂。
4月12日,记者在抢修现场采访时发现,在自流沟上坐落着数家化工厂。自流沟南侧20多米,是兰州石化302工厂,北侧60多米是兰州石化303、304工厂,主要生产乙烯和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有知情人告诉记者,在自流沟的下方,还铺设有化工企业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