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网络对15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就近期的家庭亲情教育话题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家长称从未了解过教育孩子还需要家庭情商培养,剩下极个别家长在育儿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EQ。从年龄段看,中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教育以学习为主,觉得日常生活中少沟通、少打扰为的就是考学,而小学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反而有一些教育反思。这样后知后觉的教育方式对吗?本期特邀本刊教培智囊团专家成员何德碧老师为大家共同解析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EQ。
【案例】
“13岁少女疯狂追星成瘾,与父亲争执被砍死、不堪高考压力的儿子无情杀母亲、女童嫉妒弟弟得到更多的爱而选择轻生……”最近的社会是怎么了,为何频繁发生亲情惨案?一些网友也发声:“到底是父母的情商(以下简称EQ)太高,还是孩子冷血到没有管理自我情绪的EQ?”一时间各方网络观点,此起彼伏。
受访专家 本刊教培智囊团专家成员 何德碧
中学生心理研究专家,中学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中学生心理研究工作,由其主持的教育科研课题《问题学生心理研究》曾被列入甘肃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什么是情商?
EQ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概括了五个方面: 第一,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第二,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第三,自我激励的能力。第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第五,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家长EQ缺失不能害了孩子
情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在现在很多70、80后父母身上他们的情商本就是缺乏的,因此,父母对孩子情商的早期学习与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何老师指出,在情商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学校、公共交流环境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幼儿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应该先于对学习的培养,最好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让他们在教育中学会如何判读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
正如一项研究中显示,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世界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想要孩子具有高情商,家长必须力争做到:1.加强自身的情感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基本的情商。2.对孩子细心一些,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努力去了解引起孩子情绪不佳的前因后果,进而协助孩子以适当的方法抚平情绪。
大、中学生应有意识进行自我培养
现在,不少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多注重自己的需求,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对他人产生偏见。同时,又对人际关系的理想化色彩较浓,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此,何老师说,许多在学校里受到奖励的优生在走上社会以后的个人发展却落后于曾向他们抄作业的学困生。有些学生似乎有这样一种特点,他们在生活中很会做人,善于赢得他人的好感,别人都说他们“有性格”、“有气质”、“有个性”、“善解人意”、“会做人”,在别人心目中有威信,别人也愿意与他们交朋友。相反,有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却往往缺乏这些素质,而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也就是“不会做人”,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人的情商就相对较低。因此,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引导与自我培养也是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阎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