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阎韵竹)为响应以“远离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为主题的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向公众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普及癌痛防治的知识、提高兰州市民防癌抗癌意识,兰大一院东岗院区于2014年4月14日上午9时在东岗院区综合门诊大楼前举行了大型肿瘤防治义诊活动。包括兰大一院副院长李汛、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副院长赵达等省内10余名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了此次义诊活动。此次义诊历时近3个小时,共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达300余人。
前来咨询的市民中,有人想了解肿瘤预防、诊治相关知识,也有不少肿瘤患者就自身疾病的治疗选择、癌痛的控制、生活质量的提高前来仔细咨询。专家们耐心倾听,细心解答,就患者的各种困惑、疑问、忧虑给予专业、高水准的解答和指导。除了专家的咨询,活动当天,还为市民进行了测量血压、解答健康常识、提供肿瘤科普宣传及免费发放癌症规范治疗宣传资料等服务,整个义诊现场气氛热烈,将本年度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义诊现场很多市民对近年来新的治疗方法“生物免疫治疗”很感兴趣。对此,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副院长赵达介绍,肿瘤防治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全民防癌意识,普及癌症知识,提高全民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定期进行居民健康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测,预防癌症的发生和提高早期诊断率,真正做到肿瘤防治“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如能恰当地使用免疫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和放、化疗的副作用,保证综合治疗的顺利完成,并有效降低癌症的复发转移率,提高治愈率。目前,肿瘤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希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赵达还告诉记者,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将继续响应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主题需要,在全省各地市大面积开展大型义诊、科普讲座等宣传活动,为努力提高广大群众抗癌防癌的知识水平和癌症患者的康复水平作出应有的努力。
■医疗知识链接
什么是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是指通过应用各种生物制剂和手段,调节和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和抗癌能力,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新型癌症治疗方法。在首批使用此项技术的医院中,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肿瘤生物研究中心而备受关注。而兰大一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也不负众望,为前来求诊的多名肿瘤患者成功临床治愈了他们的多个病症。生物细胞免疫疗法也因为其绿色无毒副用,有效提升患者免疫机制,现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21世纪唯一有望完全杀灭癌细胞的疗法。
生物免疫治疗标准流程?
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细胞活化培养→细胞增值培养→回输专项灭杀→修复机体免疫系统→灭杀肿瘤细胞防转移
生物治疗适应症有哪些?
主要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各种肺癌、喉癌、鼻咽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以及实体瘤手术后的防复发治疗,也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以预防复发,还可以用于上述实体瘤缓解期进一步巩固治疗或上述晚期肿瘤配合放化疗、介入治疗、热疗等方法联合治疗以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
本报记者 阎韵竹
■义诊现场
病患重见希望
西固 赵先生 58岁 直肠癌中期
兰大一院东岗院区赵达副院长讲解:直肠癌作为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临床上针对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生物免疫疗法弥补了传统疗法的不足,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生物免疫治疗能直接杀灭那些肉眼看不见的肿瘤细胞,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放化疗后免疫力差,生活质量低的严重问题,并且由于生物免疫治疗的机理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生物免疫治疗直肠癌,不会像化疗和放疗那样对患者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患者也不必承受治疗带来的身心痛苦。生物免疫治疗过程的最大不适仅仅是静脉穿刺采血时产生的疼痛。但是这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痛苦,换来的却是病情的好转,食欲和体重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即使是一些晚期直肠癌患者,通过治疗也可以延长带瘤生存的时间,并且减少因疾病晚期带来的痛苦,所以生物免疫治疗直肠癌是患者最放心的选择。
城关 王女士 62岁 脑胶质瘤晚期
兰大一院东岗院区肿瘤内科侯小明副主任讲解:就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方法而言,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低,临床上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化疗、生物免疫治疗。脑胶质瘤对放疗敏感性不高,但对晚期脑胶质瘤患者来说,放疗可在一定水平减轻局部疼痛、血尿和缓解毒性症状,但由于放疗会对正常细胞有伤害,因此可合并生物免疫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比单纯化疗或放疗要好。晚期脑胶质瘤的治疗中合并生物免疫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放化疗的晚期脑胶质瘤患者,可单独进行生物免疫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放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小西湖 刘女士 47岁 乳腺癌早期
兰大医学技术实验室张建军主任讲解:近年来乳腺癌检查诊断方法相继取得了突破,如乳房核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的临床应用等。如今,新兴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进入临床应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相同的治疗中获益。所以,就需要早期检测和预测出哪些患者可以从治疗中获益。而对于那些不能获益的患者,就要及时地更换治疗方案。比如说乳腺癌根治术,肿瘤虽被切除,但如果血液中含有癌细胞,这就等于没有根治。如何发现血液中是否有癌细胞,以前我们无法通过影像学、血液检测做出判断。现在则通过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分析系统,可以很方便的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细胞数量,借以确定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愈,便捷、有据地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本报记者 阎韵竹
■现场花絮
80岁老奶奶为儿奔走求医
义诊当天,一位手拿CT片手拄着拐棍的老奶奶在排列的队伍中格外引人注意,她是为自己看病的吗?
经过了解,记者得知,今年80岁的李奶奶是为自己快60岁的儿子来问诊的,儿子患的是肺癌中期,眉头紧锁的她在肿瘤内科侯主任耐心的看片、讲解与疏导下,终于舒缓了情绪。而在义诊现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彷徨无助,还能看到他们对生命的渴望,此次肿瘤宣传周特别活动或许不仅仅是救死扶伤,也是兰大一院东岗院区用这个开放公益医疗平台,疏导病人就医心态、坚定患者治愈信心的爱心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