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杨丽平
本刊健康专家咨询团成员
医学博士、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与临床。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我国著名肿瘤生物治疗专家魏于全院士。现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工作十余年,肿瘤临床知识全面,治疗措施规范,对肺癌、乳腺癌、腹部肿瘤、肾癌、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及皮肤肿瘤等多种实体瘤的化疗、生物免疫治疗方面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都说“病急乱投医”,尤其是癌症这种很多人“谈及色变”的疾病,很多患者和家属的表现就更加明显。很多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盲目求医、治疗,恨不得立刻接受手术,似乎这样疾病就能迅速好起来一样。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关键是合理、科学的治疗。记者采访兰大一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杨丽平时,她就告诉了记者如何用加减法的心态与概念来科学抗癌。
综合治疗做“加法” 多项技术为其分担抗癌风险
发现肿瘤以后该怎么办?杨丽平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发现后应先做病理检查,也就是先确定你是不是得了癌症,之后搞清楚肿瘤长在什么部位,附近有什么脏器,局部的肿瘤负荷有多大,区域有没有淋巴结转移,其他远部有没有转移。综合的影像评估证据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肿瘤的治疗早已从过去的单一治疗发展到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而除了放疗、化疗等常规科室的通力配合,目前还有一些逐渐进入甘肃、服务患者的新治疗方式与监测技术,例如:几乎没有辐射性的生物免疫治疗、肿瘤监测以及预测效率很高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和当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CT。
对此,杨丽平说:“肿瘤的治疗过程通俗讲就是三个阶段,一个是进行诊断,第二是如何进行肿瘤的综合治疗尽可能的消灭肿瘤细胞,第三是如何在肿瘤的巩固阶段做好预防复发、转移的工作,从而达到科学诊治的要求。而看似很复杂地新生技术,其实最好都可以加入癌患人群的诊疗中,通过对不同的肿瘤在不同的病理分期,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和不同阶段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这些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才能够使病人最大程度恢复健康。俗话讲的‘多多益善’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多了自然就会为患者分担更多的抗癌风险。”
诊治状态做“减法” 减压、调整心态是科学防治前提
“很多病人或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想法太多、心态很差,辗转各个城市去治疗,最后反而不见其效!”杨丽平在采访中针对目前一些癌症患者的典型诊治状态进行了描述。
人们常常认为:“癌症等于死亡”,如果是在半个世纪之前,这种观念的存在还可以理解。但是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癌症已经从绝症转变为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它是一个需要长期调治的过程,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怕。初步来讲,三分之一的癌症能够治愈;三分之一的病人能够长期生存;剩下三分之一也能得到临床明显的改善。
一般而言,在癌症患者中有几个常见的误区:第一,认为癌患的放疗、化疗杀伤力极大,坚决不做放化疗,其实放、化疗的过程会有一些副作用,人暂时变得虚弱,但并非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大的“杀伤力”,它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可能更为重要。第二,很多人在患病后因为害怕西医的治疗,很容易就单纯用中医中药或者相信神医灵丹妙药、气功大师能够把癌症治好,这是较为偏激的做法;第三,一些患者发现得了肿瘤后就急忙治疗,而缺乏必要的检查诊断。或者由于害怕被诊断成恶性肿瘤,很少选择肿瘤专科进行就诊……这都是认识误区,因为这些认识误区,常常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因此,在发现疾病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诊治状态中学会用“减法”对待,调节治病心态,在医嘱下科学思考与积极配合,才是科学抗癌的前提。
文/图 本报记者 阎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