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赵达
本刊健康专家咨询团成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副院长、兰大一院肿瘤内科主任兼放疗科主任、肿瘤生物临床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甘肃省抗癌协会理事;甘肃省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所开展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治疗恶性实体瘤,填补了西北空白。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环境污染和新化学物质日趋增多,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0个“全国肿瘤宣传周”,为提高人们的防癌抗癌意识,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兰大一院副院长赵达,本期就随我们一起来了解早诊断早治疗在癌症中的相关知识与活动内容。
癌症呈年轻化趋势
早查、早诊是关键
“我这里的最小结肠癌案例是22岁,这非常可怕,需要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赵院长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其实对于癌症的防与治,最重要的是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是目前多数人都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健康的概念,甚至一些年轻人的健康已经出现了状况,这个时候做到早检查、早诊断就极为重要了。“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都惧怕化疗、放疗的过程,可是如果早点行动,也就不必有那么多环节了。”
一项统计显示,在十所公立医院近半年的公益防癌义诊活动人群统计中,中老年人参与者占活动总参与人数的七成,而年轻人只有不到两成。对此赵院长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增加,癌症已逐渐成年轻化趋势发展,而每年的诊断和检查治疗也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属,因此,年轻人应提高这方面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潜伏期太可怕
患病结果往往让人无法承受
很多患者都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已是肿瘤中、晚期,这样的情况似乎在医院各个肿瘤科已经很常见,赵院长在采访中介绍: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作用下转变成癌细胞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平均为15-20年,有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也就是说,在接触致癌因素与癌症发生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潜伏期。例如,许多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从病菌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内到出现发热、腹泻之间约历时1-2天,这一段时间即称为潜伏期。多数癌症可能也有类似潜伏期。
虽然,当癌症尚处于潜伏期或早期阶段时,能否及早发现,仍是现代医学中的难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早诊早治疗观念,以健康的就医心态去面对疾病。 本报记者 阎韵竹
■小贴士
看看你该不该早诊早治?
患癌风险“八大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下列“八大信号”作为人们考虑癌肿早期征兆的参考。
1.可触及硬结或硬变,例如乳房、皮肤及舌部发现的硬结。2.疣(赘瘤)或黑痣而有明显变化。3.持续性消化不正常;4.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5.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出血。6.鼻、耳、膀胱或肠道不明原因的出血。7.不愈的伤口,不消的肿胀。8.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阎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