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4年4月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年前电话欠费的圈套 5年来难以释怀的心结
42万元被骗 老太写下万言警示日记
  张老太日记记录被骗经过。

  42万元,是兰州市民张老太老两口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下的养老钱,却被一个电话骗了个精光。虽然骗子已被绳之以法,可是张老太对此久久不能释怀。5年来,张老太写下万言日记,详细记录了她被骗的前前后后及被骗的心路历程。老人希望通过本报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从她的切身经历中得到警示,让骗子不再得逞。

  生活节俭 老两口存下养老钱

  今年76岁的张老太和84岁的老伴退休前都是干部,老伴年轻时是兰州一所大学的领导,三个儿女生活条件都很好,没有经济负担的他们平常生活节俭,工资除了必不可少的开支外,大多存了下来。

  “经过最贫苦时期的我们没有大手花钱的习惯,有了钱都会存下来,不是想给儿女留下什么,儿女家庭条件都好,也都很孝顺,不会花费我和老伴一分钱,存钱就是图个心安,心里踏实。”张老太告诉记者,他们退休后,很多单位争相聘请他们,在家闲呆不住的他们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加上老伴身体不好,在儿女强烈的要求下,张老太和老伴就在家安享晚年。

  赋闲下来,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家养养花,在外锻炼身体,就是想把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减轻点,日子过得很充实。

  两个电话 骗走老人42万元

  让张老太夫妇没想到的是,2009年9月份的两个电话彻底打乱了他们安稳的生活。

  2009年9月11日和16日,张老太分别接到称自己手机欠费的陌生电话,对方先自称是“电信局”的,催缴话费,然后又是“公安局”、“检察院”轮番来电称张老太夫妇涉及违法案件。电话中,对方以各种理由诱使张老太说出自己的存款银行和存款金额,然后让张老太将所有存款取出汇入他们所谓的“安全保密账户”进行审查,并恐吓张老太不能告诉第三人。信以为真的张老太随后将数张银行卡内共计421318.5元的存款分批汇入了对方指示的所谓“安全保密账户”里。在骗子所谓绝对“保密”要求的威胁下,张老太夫妇一直守口如瓶,其儿女毫不知情,也不曾察觉,最后发现自己上当后才向兰州市公安局报警。

  谈及上当的原因,张老太称他们夫妇年轻的时候工作兢兢业业,退休后也安安稳稳,一辈子都没有犯过多大的错,把名誉看得很重要。所以,当骗子称他们涉案后,老人本着相信人民警察,出于能够尽快破案的心理,积极配合“破案”而受骗上当。“本本分分了一辈子,没想到一个电话破坏了我们原有的幸福,让我和老伴5年来背负着这份心病难以释怀。”张老太告诉记者,虽然她和老伴退休前都是干部,也算有学识的人,但也经不住骗子们环环相扣的骗术。她一辈子都没遇到过这种事,骗子能够诈骗成功,得益于掌握老年人的心态。

  老人告诉记者,他们有三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当时事情发生后为了不麻烦女儿,也一直没有告诉她们,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如果当初接到骗子的电话就和女儿商量,不可能发生这种被骗的事情。虽然案件已经侦破,骗子已经被绳之以法,但是老人的42万血汗钱已被骗子挥霍,无法追回。

  难以释怀 写下日记警示市民

  这几年来,被骗的经历对于张老太来说就是梦魇,夜深人静的时候被骗的一幕幕就会在脑海中回放。而在生活中,张老太也会从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像她一样被骗的人,除了同情这些受害人,憎恶那些骗子外,老人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能让普通市民防范骗子,不再上当受骗。

  近年来,老人一有空就趴在书桌前写日记,写她上当的前前后后及上当的心路历程。在厚厚的稿纸上,记者看到老人记录了骗子如何打电话,如何让其汇款等详细经过。老人告诉记者,她陆陆续续写了近万字,主要目的就是把自己的被骗经历告诉更多的人,让骗子不再得逞。张老太希望读者们都能详细看看自己的这篇日记,并把被骗经历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熟悉骗子的伎俩,不再轻易上当,尤其像她一样的老年人,无论发生任何事,及时和家人沟通,以免上当受骗。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张鹏翔 见习记者 冯保强 实习生 孙琪

  ■日记摘录

  2009年9月11日14时37分,接由0001901211电话说电话费已欠缴2526元。我没有理就挂了电话。

  2009年9月16日14时35分,接由008521616888的电话说我在广州以自己的身份证和兰州座机号办了一部号码为61089568的电话,并产生话费已欠费2526元,此电话办于2009年7月20日,地址为广州市天和区沙太路258号302室,自称是广州电话局委托兰州电信局催款。本人否认这个电话不是自己安装,对方(通话者为一女普通话口音)认为这个是特殊问题,说要向领导反映,同时要求立即报警,并提供广州市公安局直接报警免费电话,立即有一警官王胜通话(此电话号码为02083116688)。他问了情况后,表示同调查案件部门通话,称有人已用我的身份证复印件在广州交通银行办了一个账号,利用此号洗钱并向国外汇款600多万元,此案已立案调查,并说我和老伴已为犯罪嫌疑人(此前王胜曾问过我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并冻结个人财产三天。后又换成刘为警官与我通话。

  刘说现在与我一对一通话做笔录,不能有半句假话,否则要判我和老伴1—3年刑。问我曾用身份证做过何种交易。我否认,他说那你用身份证做过什么,我说只用在存取款和银行里。他逼我说出了各个银行的名称和存款余额。并说有一个银行的行长和员工将200多名顾客的资料卖出供其作案,为了证明清白,要对我的资金进行审查看是否属于正当劳动所得,并要求先将工商银行的存款取出归到了一个活期存折上,并要求出门前不能挂座机,出门时才能挂并开启手机并不能挂,到银行门口要告诉他已到。当我把这个支行的存款取出存到活期后,他说由他的科长“周”向我通话,周科长告诉我今天已来不及了,你们回家休息,明天早上9点通话。

  9月17日早上9时许,周科长来电话说先审查工行的这笔钱是否是我劳动合法所得,要求将这笔181318.5元汇入安全保密账号-6222024100010172900,属厦门南山支行陈银杏检察官收,寄钱时不能写“警官”。对于这个过程不能告诉第三人,否则走漏了风声影响破案。并说汇款审查两个小时后返还。

  随后周科长又要求我将中行、农行、兰州银行、建行的存款取出并要求午后将这笔180000元汇入安全保密账户厦门建行江头支行6227001935680959029号,蓝翔检察官收(电话处理同上)。

  而后要求立即将交通银行的60000元取出由我就近往建行汇入蓝翔检察官的账号。并说第一笔款正返回到工商银行我的账号,还强调说你现在不要去查,待第二、三笔款到后明早9时30分一同去查取,他明天10时再给我通话,并说他们将以汇款余额的5%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我们两个18日上午9时30分到达工商行查询时竟然连第一笔款都没有返回,所以起了疑心,回家后立即向广州市公安局02083116688电话查询王胜、刘为、周科长的电话,总机告诉我该局下属部门多无法找到,又问什么事,我说明来由后方才知道我已受骗上当。而后立即向兰州市公安局刑警八大队报了警。

  在以上过程中我曾两次拨过广州市公安局这个总机电话,证实该电话实属公安局的电话,我认为我们应当依靠的人民警察,可以很信任,而且出于能尽快破案的心情,认为应当配合破案而被其逼迫受骗上当。

  …………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广 告
   第A03版:地方要闻
   第A04版:广 告
   第A05版:广 告
   第A06版:地方要闻
   第A07版:专 版
   第A08版:地方时政要闻
   第A10版:地方特稿
   第A11版:地方文教
   第A12版:地方快报
   第A13版:专 版
   第A14版:兰州晨报第二届相亲会
   第A15版:观 点
   第A16版:广 告
   第AII01版:城 事
   第AII02版:城事街区
   第AII03版:城事街区
   第AII04版:城事警情
   第AII05版:城事法案
   第AII06版:城事关注
   第AII07版:城事关注
   第AII08版:市民之家
   第AII09版:城事市州
   第AII10版:财 富
   第AII11版:财富股市
   第AII12版:生活资讯
   第AII13版:国内时政
   第AII14版:国际焦点
   第AII15版:国内社会
   第AII16版:国际综合
   第B01版:文 体
   第B02版:娱乐音画
   第B03版:专 版
   第B04版:娱乐新闻
   第B05版:体坛快报
   第B06版:体坛看点
   第B07版:副刊情感
   第B08版:副刊笔记
   第C01版:品味周刊
   第C02版:品味清明专辑
   第C03版:品味清明专辑
   第C04版:品味清明专辑
   第C05版:房产楼市
   第C06版:房产楼市
   第C07版:地产楼市
   第C08版:生活资讯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人才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教育资讯
42万元被骗 老太写下万言警示日记
兰州南大门,林场遭毁变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