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扫墓以及出游踏青的市民较多,此时虽然天气渐暖,阳光和煦,但在祭扫及出游中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很有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在此,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陈红纲提醒市民注意,老幼出行要注意保暖防患季节性感冒;扫墓时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避免粉尘纸灰刺激眼部;还应注意防止过敏性皮炎、花粉过敏症的发生。
陈大夫提醒市民,清明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老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很容易遭受风寒侵袭,患上感冒。建议市民,扫墓、踏青时出门不宜过早,不要空腹上路;还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更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暖;同时尽量不要在外过夜,避免季节性感冒。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行前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在野外不要随便采摘生长于路旁的野菜,因为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使路边的野菜铅含量超标,不主张食用。
在扫墓时,焚烧纸钱产生的烟灰、粉尘进入眼睛,就会引起眼部过敏、角膜炎、结膜炎等症状,所以,扫墓时请不要戴隐形眼镜,避免粉尘进入隐形眼镜内部,对眼睛产生刺激引发炎症。另外,每年清明时节,都会有一些老人、儿童因扫墓踏青而不慎摔倒受伤,轻者扭伤关节,重者出现骨折。由于墓地多在山坡等崎岖不平处,因此长时间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出现关节韧带损伤、肌腱拉伤等情况。老人最好拄拐,并且需要有家人陪同,一旦摔倒,需立即就医。
本报记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