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榆中校区的学生经常戏称自己为“圈养”,表达出对校区文化生活匮乏、消息闭塞的遗憾。
2012年3月6日,榆中大学城的经三路,甘肃省首个大学生艺术街进入人们视野,开始为高校文化建设做出新的尝试。
“把艺术还给生活。”艺术街的牵头者——西北民族大学副教授马奇志如此定义艺术街的宗旨。
经三路艺术街
周二晚上经三路艺术街有表演,这在榆中校区众所周知,而去看表演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
经三路大学生艺术街的出现,有些偶然,又似乎是必然。
去年,经三路步行街建成,正处在民大学生出校门后经过的位置,旁边是一些美食小吃,场地也比较空阔,马奇志最初想到的是自己在街上做一些行为艺术和个人画展,因当时天气较冷,一直未付诸实施。
今年3月初,马奇志有一次上完课出去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这里场地条件不错,正好榆中的学生文化活动不多,为什么不干脆把它做成艺术小吃街呢?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的舞台,艺术家也可以做一些展览,有小吃,又有艺术,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又添了情趣,不是皆大欢喜么?”
这念头一起,马奇志便开始张罗。
发了多条微博,找到几个感兴趣的学生协助组织,又邀请了自己艺术圈子里的朋友做嘉宾,经三路艺术街,就这么拉开了帷幕。
学生都叫以前的那条老街“经三路”,可能取“经三纬四”之说。马奇志说,艺术街暂时沿用了“经三路”的名字,但如果以后有企业愿意长期资助活动,也可以考虑冠名。
第一期活动就邀请到了诗人西棣、水印涓子、作家韩松落等前来参与。
提起当时“无中生有”而又“水到渠成”的筹备工作,马奇志仍然忍不住大笑。
从想到要做大学生艺术街到正式开幕,只用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
因为最初就是定位为一个开放性、包容性很强,自娱自乐的活动场所,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筹备工作。正好又有电视台的朋友在做《畅游天下》的栏目,被经三路艺术美食街的概念吸引,前往录制。
活动举行的前一天,马奇志一个在新浪微博工作的学生联系他,说可以帮忙做一个“微博墙”。这需要他们自己准备投影仪,找了许多地方也没找到,马奇志就抱着尝试的心态给在科技街工作的朋友打了个电话,碰巧朋友店里有,电视台的朋友也答应帮他们把东西带过去。
“感觉就是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连上帝都会帮你。”马奇志乐呵呵地说。
艺术街自然而然地开街了。
首场是马奇志的行为艺术作品,当时他给它起了个很“拉风”的名字——《开光》,不过私下里,他们习惯称之为《洗地》。主体还是学生的表演,韩松落等嘉宾或诗或歌或弹,更将现场的气氛调到极致。
“以前还在校内网上分享过韩松落的文章,感觉一直离得那么遥远的人,竟然和我们站在了一起,而且还有机会进行交流,这给我们开辟了新的视野。”有学生说。
韩松落在多家媒体开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专栏,是《读者》原创作品签约作家,《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第一、二届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等书,颇受读者欢迎。
现在,经三路艺术街依旧保留着那些习惯,在马奇志的力邀下,艺术圈的朋友经常会去呈现一些作品,与学生互动。
“艺术绝对不能脱离生活,艺术家也是,我们和学生一起交流表演,其实也是个‘接地气’的过程,这也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马奇志说。
“不审核节目,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的传统也延续了下来,参与组织活动的民大学生苏珑嘉觉得,这样有利于保持节目的新鲜感,省去了那些繁琐程序,不仅为组织工作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不会妨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实际上,上台表演的同学都力争做到最好,自觉之下,奉献的节目也很精彩。”苏珑嘉说。
我们走在舞台上
把艺术还给生活,是马奇志最希望经三路艺术街达到的目标。
“肚子饿了要吃饭,心灵饿了又该怎么办呢?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就是每天的日子,但是生活与生存不同,对于生活感悟能力的差异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品质。”他说,“艺术是个方式,生活才是目的,艺术能给心灵提供一个栖息的家园,我希望能将这个家园带给更多的人。”
实际上,对于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艺术街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
因为马奇志的带动,行为艺术在经三路步行街占了很大比重。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行为艺术的概念比较模糊,而对于个中滋味,也是见仁见智。
“看到别人在做自己想做而又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做的事情,观众心里会有一种‘馋’,表现在生活中就会有各种困惑。”苏珑嘉这般看行为艺术。
“说起来是笑谈,但当时做的时候,我们都沉浸其中。”经三路艺术街活动的导演王念说。
民大大二学生镜梵参与过行为艺术作品《对话练习》,他们各自躺在地底伸出的大钢管下,将头置入其中,认真倾听其中的各种声音,并尝试着喊话。她说,感觉自己“与土地一起成长”。行为结束时,有同学问她:“你听到了什么?”她说,其实这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在作品中,一切只是跟随内心想法走,其次是跟随合作的其他人的举动而变化。我是个比较迟钝的人,后来突然发现,自己听到的仅是一个字:‘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能容万物。这个对话练习,能被传播到无限远的地方。就是这条街的成长,有无限可能。”
当然,大多数的人对于行为艺术,仍只是处于一种“围观”。
“有什么意义呢?我并不是否定行为艺术,只是不认同所有的行为都是艺术,实话说,看着有时候他们的某些所谓的作品,我感觉除了无聊还是无聊。”
“当一切都被冠以艺术的名号,我觉得范围无限放大的艺术也就无所谓艺术。”
更多的人只是一笑置之,套用一句通用的话:“没感觉。”
马奇志说,不论是行为艺术,还是诗歌朗诵、歌唱、话剧等,其实他想培养的,不过是学生的一种艺术感受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镜梵印象最深的是艺术街第三周活动时的情景,马奇志表演了行为作品《风干》,诗人西棣弹唱《会有那么一天》和《今生缘》。她记得很清楚,那晚风特别大,表演者只有他们两个。还没开始前场面显得冷清,一只石凳、一把吉他、几张宣纸、一盘清水。行为作品开始没多久,诗人开始弹唱,整个空间似乎无限扩大,艺术街也不仅仅是艺术街了。“我的脑海里一遍一遍闪着人生的片段,眼泪就不自觉地出来了。不仅仅是感动,而是被感化,被洗涤。这两个作品独特的结合,把围观的人也变成了表演者。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都走在舞台上。”她静静地回忆。
镜梵曾经给马奇志交过一份作业,正面用各色剪报的字体拼出一段话,表达出自己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感知,背面则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抹茶蛋糕的痕迹、几段发梢、纸上烫出的烟头等,很细碎,却又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触动。
于镜梵而言,经三路艺术街提醒着他们的理想,令梦变得勇敢,让他们“充满灵性的艺术天性得到了一个生长的环境”。她始终不能忘怀,曾经在参与《把花留下》的行为作品时,一个自发加入的帮忙搬砖的女孩,让对于“坚持”都已带着恐惧的她,感受到一种深刻的震撼和触动。当然,她也不知道,自己也曾带给别人怎样细碎又真实的感动。
镜梵说,艺术街是个自由地把梦带到现实的地方,每周二下午6:30左右,她就习惯性地去报到。“这已经是我生活中像喝水吃饭一样无法停止的一部分。我爱艺术,这个艺术街是个引子,让我终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它对于我而言不是影响生活,而是本来就是我的生活。”
她希望和大家一起继续保持这种内心纯洁、这种温柔而又强大的持续力量。
马奇志谈起,艺术之于生活就像食盐之于饭菜,有了那点东西方可见美滋美味。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可感知到艺术,关键是要有一颗“艺术的心灵”,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特殊的敏感。
不落幕的尝试
马奇志总说,他就是想把摊子“捂热了”,让更多的人自发参与到其中来,大家可以抱把吉他去唱歌,可以自己演个话剧,可以一起去诵诗,可以做展览,可以摆个小摊卖个DIY作品……到不需要他去组织也能“永不落幕”的时候,艺术街就真正成型了。
王念感慨,真的很佩服艺术街还能坚持下来。现在他们几个都是“身兼数职”,这难免会有些疲惫。“我们是身在其中,乐在其中,然而如果只是一己之力,不管怀抱着怎样的耐性和热情,终会觉得力不从心。”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尝试着与学生社团合作。
经三路艺术街开街后,马奇志将自己发起组织的高墩营艺术节的主场也搬到这儿,这样除了周二晚上,艺术街在活跃时间上会有所扩展。且前两届的成功举行,也可以为这届的高墩营艺术节吸引来更多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这也有利于扩大艺术街的影响力,并让它的文化气息更为浓郁。
这次将西北民大诗歌楹联协会的“青草绿诗”诗歌朗诵决赛作为高墩营艺术节的诗歌单元,在经三路艺术街上举行,就是一次尝试。
马奇志说,这也是为了更充分地利用资源。“去年艺术节我们就邀请到了周云蓬,但是高墩营去的人还是太少,这就很不值,把艺术节搬到艺术街,前者可以获得新的活力,对于后者也是难得的机会。”他希望能常变常新。
他们还谈起,经三路艺术街的开办,还带给他们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虽然只是一墙之隔,但其实兰大与民大学生间的交流并不太多,榆中大学城更多的只是在地理而非心理上而言。许多学生甚至直至毕业仍未踏足过隔壁的校园。
经三路艺术街开街后,兰大的学生也会过去看看,兰大话剧团还曾受邀过去表演,还有两所学校的学生联合组成乐队,一起登台演出。经三路艺术街,也给高校间的自发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艺术街还给同学间的认识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王念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次,她一直觉得很内向的一个男生在街上表演“饶舌”,让她非常诧异。
从艺术的消费者到艺术的生产者,从台下的关注者到台上的表演者,马奇志正要“煽风点火”,促成这种转变。
而社会上的关心和支持也让他们感动和欣慰。牛肉面店总是让他们无偿用电,数码店的老板,每次借话筒和音响都特别爽快,还有几家小店的人总是很亲切地问他们哪天有活动,带了孩子来捧场,还有云鼎集团正在考虑给他们在学府广场建一座舞台,听王念他们一件件数来,仍能感受到那种温馨的味道。
“艺术街现在很多设施还不完善,但是我仍很期待热心人过来玩。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渴望。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建设这条街,如果有人肯参与进来,乐意给我们支持,心理上物质上,我们都欢迎。”镜梵说。
镜梵还主动建起了一个豆瓣小站,发布一些消息和照片,顺道回答一些提问,她说,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并参与进来,让有热情的人有地方挥洒,让艺术街热闹起来”。
■本报记者 岳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