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县“梁公碑”:范仲淹一生低首狄仁杰
  “梁公碑”
  梁冠华版狄仁杰和蔼可亲(资料照片)。
  刘德华版狄仁杰,有智有识、能文能武,骨子里有一种江湖气息(资料照片)。
  “梁公碑”碑文(局部),言及越王案,狄仁杰据理力争,活人无数。
  离“梁公碑”不远处的贞元铜钟为唐朝时期文物。
  辑宁楼位于宁县城中部,约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是宁县文化名城的象征。

  狄仁杰在武则天垂拱年间做过一年多宁州刺史,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州人感其德政,为其立生祠,碑曰:“德政碑”。宋范仲淹知环庆,祭宁州狄梁公庙,感其政绩卓著,作记以表其事。

  宋代的范仲淹为什么要给三百多年前唐代的狄仁杰亲撰碑记?这两位名臣虽然不在一个时代,却为什么感觉他们宛若故人,意气相投,心息相通?

  记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狄仁杰迷,很早就接触过高罗佩的《狄公案》,这个荷兰老头根据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料,对中国公案小说进行了改造和革新,他的《狄公案》把中国公案小说改造为西方侦探小说,构成了扣人心弦的悬念、丝丝入扣的推理和恍然大悟的结局。

  此后梁冠华在《神探狄仁杰》中饰演的狄公,像邻家老头儿,胖得可爱、胖得可亲,在张子健饰演的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狄公真乃神人也”的高声赞颂中听他对案情剥茧抽丝、娓娓道来,真是让人倾倒。

  而在今年9月,徐克推出了力作《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8日去影院询问公映时间,该剧海报上“9月29日前没有真相”的广告语让人气结。

  9月29日,记者前去宁县博物馆,寻访一通名为“唐忠臣狄梁公庙碑”的石碑,它才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狄仁杰的真相。  

  小径青苔滋生,森森古柏下的“梁公碑”略显落寞,但品读其上的文字,却让人肝肠一热。

  这块碑很不寻常,是因为它的碑文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为狄仁杰所撰写。此碑高2.3米,宽0.83厘米,厚20厘米,纵刻碑文30行,现为国家级文物。同一碑上连结两个朝代的两个名臣,可谓“珠联璧合”。

  狄仁杰的政治生涯,大部分是在武后专权和称帝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度过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顺应潮流,注重革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她为了巩固其大周统治,大兴告密之风,任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对有嫌疑和不喜欢的人多方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大臣和唐宗室被杀害者不计其数,往往也殃及平民,致使法制破坏,冤狱四起。在这种政治气候下,狄仁杰秉公执法,刚直不阿,随机应变,果断处事,确实显示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惊人胆魄和足智多谋。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川险峻,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宁州(今宁县、正宁县一带),地处陇东南部。

  这里紧邻咸阳,是长安的一个重要屏障。唐初,秦王李世民和西秦薛举、薛仁杲在此发生激烈争夺,最终李世民取得胜利。唐统一后,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率军抵御突厥,李世民亲率百余骑兵,智退突厥,因而这里也是一个饱经战火摧残的地方。

  在狄仁杰到任之前,宁州的历任地方官吏都以强调军事为由而“调发繁重,伤破家产,剔屋卖田”,加之“官吏侵渔,州县科役,督趣鞭笞”,致使宁州各族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狄仁杰到任后,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积极治理壅塞的河道,劝农植桑,使当地周兴以来形成的“好稼穑、植五谷”的风气再度兴起。他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抚和戎汉”,使杂居一起的各族百姓“相安无争”。因此,宁州各族人民都对狄仁杰十分爱戴。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右台监察御史晋陵郭翰巡察陇右诸地,所到之处“多所按劾”,而一入宁州境内,一路上父老无不颂扬刺史的德政。郭翰为之感动,此后他向朝廷郑重举荐了狄仁杰。垂拱四年(688年)春季,狄仁杰“擢为冬官(工部)侍郎”。消息传来,宁州百姓喜形于色,奔走相告。

  他们知道此前狄公只是造福一方,而现在他将造福天下。

  狄仁杰离任进京,州民依依不舍,失声痛泣。  

  在他走后不久,州民就在城西庙嘴坪为他立了一块“狄公德政碑”。垂拱四年(688年)秋季,狄仁杰从朝廷转为豫州刺史,当时因越王贞在汝南称兵而败时,地方司刑官吏多方罗织“叛乱罪”,大兴囚狱,逼促行刑,弄得人人惶恐,民心骚动。

  狄仁杰看到这种情形,坐卧不宁,向武则天上表恳求,才使六七百名即将处死的“叛乱者”得以赦免,改为流放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南)。当这些九死一生的流徒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告诉他们:“是我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呀!”流徒们感激得五体投地,“遂相携哭于州民所立狄公德政碑下。”押解和州衙官吏也十分感动,允许宁州父老的请求,“设斋三日,”招待流徒。

  因此,后世将“狄公德政碑”又称为“梁公坠泪碑”。并在立碑处建“狄梁公庙”。  

  宋仁宗庆历元年,范仲淹“知庆州”,“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示不敢辄犯其境。”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在庆州上书共“言十事:明黜陟,抑佞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思信,重命令。”仁宗全部采用。

  在庆州期间,范仲淹辛勤笔耕,政论多发,写了《请城细腰葫芦峡奏》、《攻守议》、《再论攻守议》、《答赵元昊书》及《城大顺回道中作》、《劝农》等诗作,以《狄梁公庙碑文》最为著名。

  细读“唐忠臣狄梁公庙碑”文,其文辞流畅,主旨明确,尽述前朝狄仁杰的生平事迹,盛赞备至。范仲淹在碑文末句中称赞狄仁杰再造李唐乾坤:“吁嗟乎,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骞,溯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即臣而皇,天下即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至诚,其孰能当。”

  如果说范仲淹在庆历六年春所作的《岳阳楼记》中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倾情奉献,那么,他在《狄梁国公庙碑记》中就把他对狄仁杰的忠国孝亲之精神的敬仰之情再次堆砌,充分展现。

  在精神层面上,范仲淹所体现的风骨、节操、人格魅力和三百年前的狄仁杰又是何等的相像:《宋史》载:“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瞻族人,凡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狄仁杰的德政也被后来的历代官吏所尊崇,凡来宁州做官者,无一不去“狄梁公庙”前祭祀。梁公碑像一把标尺,在无声拷问着他们的内心。

  从宁县回来后,我去剧院观看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刘德华饰演的狄仁杰有智有识、能文能武,性格里却并非毫无棱角,他是古代神探,却极具现代气息,他的气质里褪不去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但在影片结尾,狄仁杰在通天浮屠倾倒,武则天君臣危殆时策马救急,拯救大局后纵马归去。

  仔细一想,岂不暗合范仲淹在“梁公碑”碑文中惊世诘问“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严严乎克当其任者,惟梁公之伟欤?”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靓盘在线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今日关注
   第A05版:关注今冬供暖
   第A06版:今日特稿
   第A07版:专 版
   第A08版:城市快报
   第A09版:科教前沿
   第A10版:专 版
   第A11版:文教前沿
   第A12版:事 件
   第A13版:警 事
   第A14版:今日关注
   第A15版:新闻追踪
   第A16版:新闻调查
   第A17版:时尚视点
   第A18版:法 案
   第A19版:记录陇原
   第A20版:国家大事
   第A21版:社会观察
   第A22版:社会记录
   第A23版:广告专版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娱乐星闻
   第B04版:天下时讯
   第B05版:万国景象
   第B06版:体坛快报
   第B07版:体坛看点
   第B08版:广告专版
   第C01版:消费周刊
   第C02版:前沿观察
   第C03版:业界聚焦
   第C04版:市场热点
   第C05版:行业动态
   第C06版:情感·亲人
   第C07版:西部地理
   第C08版:广告专版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市民之家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股市风云
宁县“梁公碑”:范仲淹一生低首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