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一篇报道引起天水市公安机关重视 秦州“黑户”村民户籍问题解决
奔波数载 一家四口终于有了“身份”
  本报8月9日刊发的相关报道。

  本报天水讯(记者王兰芳)外出打工5年挣了些钱后,本想高高兴兴与未婚夫领结婚证成个家,没料到去村里开证明时才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注销了户口,成了“黑户”。本报8月9日A15版曾以《外出打工 户口被销成“黑户”》为题,报道了秦州区张根花母子四口因没有户口给生活造成的种种不便一事。10月24日记者了解到,经其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调查核实后,已于近日为他们落了户。

  “如果没有《兰州晨报》的关注,我们一家四口还不知啥时候才能入上户口。现在有了户口,以前我们遇到的一切难题都可以解决了。孩子上学不愁了,我和丈夫也可以去补领结婚证了。”10月24日,记者再次见到秦州区玉泉镇闫家河湾村的张根花时,他们一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外出打工5年,秦州区玉泉镇闫家河湾村的张根花户口被村委会注销。不仅她本人成了黑户,此后接连出生的3个孩子也随妈妈报不上户口。由于没有户口,张根花和丈夫无法领取结婚证,3个孩子上学的事也成了难题。本报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公安分局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张根花一家四口的户口是农村户籍,当年归原秦州区玉泉乡政府管理。1996年,农村户籍移交当地公安派出所管理时,张根花户籍的原始资料没有移交到其所在地派出所。而在上世纪80年代办理第一代身份证的一份《居民身份证编号顺序码登记表》上,民警又查到了张根花的办证顺序码为294,出生日期为1969年6月15日。这些原始记载表明,张根花曾经是有身份证和户口的。由于她本人没有户口,其孩子也就无法入户,所以造成他们一家四口至今没有户口。

  近日,北关派出所为张根花一家四口人办理了入户手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今日要闻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关注今冬供暖
   第A05版:时政快递
   第A06版:时政快递
   第A07版:今日关注
   第A08版:今日关注
   第A09版:专 版
   第A10版:法 案
   第A11版:专 版
   第A12版:第一现场
   第A13版:市政追踪
   第A14版:专 版
   第A15版:街区新闻
   第A16版:特别报道
   第A17版:街区新闻
   第A18版:新闻调查
   第A19版:省内扫描
   第A20版:新闻中心
   第A21版:国家大事
   第A22版:时事新闻
   第A23版:社会记录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体坛看点
   第B04版:体坛快报
   第B05版:天下时讯
   第B06版:万国景象
   第B07版:情感·讲述
   第B08版:书 界
   第C01版:地产金刊
   第C02版:楼市传真
   第C03版:楼市传真
   第C04版:酒饮真经
   第C05版:酒饮真经
   第C06版:饕餮美食
   第C07版:华服盛饰
   第C08版:市民之家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生活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股市风云
   第E01版:家有喜事
   第E02版:诞生喜报
   第E03版:庆生喜报
   第E04版:纪念寿辰喜报
凌晨突袭,54赌徒一个都跑不掉
奔波数载 一家四口终于有了“身份”
武都一村干部挪用救灾款获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