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水讯(记者王兰芳)外出打工5年挣了些钱后,本想高高兴兴与未婚夫领结婚证成个家,没料到去村里开证明时才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注销了户口,成了“黑户”。本报8月9日A15版曾以《外出打工 户口被销成“黑户”》为题,报道了秦州区张根花母子四口因没有户口给生活造成的种种不便一事。10月24日记者了解到,经其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调查核实后,已于近日为他们落了户。
“如果没有《兰州晨报》的关注,我们一家四口还不知啥时候才能入上户口。现在有了户口,以前我们遇到的一切难题都可以解决了。孩子上学不愁了,我和丈夫也可以去补领结婚证了。”10月24日,记者再次见到秦州区玉泉镇闫家河湾村的张根花时,他们一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外出打工5年,秦州区玉泉镇闫家河湾村的张根花户口被村委会注销。不仅她本人成了黑户,此后接连出生的3个孩子也随妈妈报不上户口。由于没有户口,张根花和丈夫无法领取结婚证,3个孩子上学的事也成了难题。本报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公安分局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张根花一家四口的户口是农村户籍,当年归原秦州区玉泉乡政府管理。1996年,农村户籍移交当地公安派出所管理时,张根花户籍的原始资料没有移交到其所在地派出所。而在上世纪80年代办理第一代身份证的一份《居民身份证编号顺序码登记表》上,民警又查到了张根花的办证顺序码为294,出生日期为1969年6月15日。这些原始记载表明,张根花曾经是有身份证和户口的。由于她本人没有户口,其孩子也就无法入户,所以造成他们一家四口至今没有户口。
近日,北关派出所为张根花一家四口人办理了入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