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角差强人意 配角表现出彩
“黎明人”难敌“潜伏者”

  相对于观众《黎明之前》本身的诟病,几位演员的表现还算说得过去,其中林永健演的谭忠恕和田小洁演的李伯涵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吴秀波扮演的刘新杰有点儿爱耍酷,笑起来也略显刻意;“国民媳妇”海清的表演也没给观众带来惊喜。相反,一些“打酱油”的配角却非常出彩。比如董乾坤,零台词的角色却将情绪变化拿捏得精准到位;比如叛变诱捕边日南的联络员,将面临信仰与人性交战过程中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A 演员表现

  1.吴秀波 气场不足帅气有余

  42岁的吴秀波虽然有过很多作品,也算荧屏“熟脸”,但一直不温不火,他自称是“二线中的一线演员”。随着《黎明之前》的播出,吴秀波被更多地给予“大器晚成”、“时来运转”等评价。该剧中,除林永健之外,演员中并无大腕,因此观众对于吴秀波饰演的卧底“刘新杰”一角充满期待。他所诠释的角色充满了压抑、纠结和挫败感,戏份虽不抢镜,却很独特,于是更多的观众记住了吴秀波这个名字。

  不过,正如《黎明之前》难免和《潜伏》比较,刘新杰也会和余则成PK。面对记者,吴秀波坦言:“不同的演员塑造的卧底形象都会有不同,我也没必要去刻意追求什么区别。”然而,在强大的对比公式面前,吴秀波的话被网友看成是自我开脱。很多观众表示,论外貌,“刘新杰”的确胜过了称不上帅气的“余则成”,但论演技,孙红雷不苟言笑的“零度表演”堪称经典,而吴秀波对角色的拿捏的确还需历练。有网友调侃,孙红雷VS吴秀波,相当于老戏骨VS偶像派。

  2.林永健 诠释反派少了“邪”劲儿

  对于林永健的表现,观众也是褒贬不一,但总体看来,他的表演在主要演员中应该是最出色的。对于大器晚成的林永健来说,该剧相当于演艺事业的里程碑。因为以小眼睛、小角色出道的他,此番挑战“大反派”谭局长,是一次演技上的飞跃和考量,也许《黎明之前》不是拍在《潜伏》之后,林永健可能会更走红。在《黎明之前》中,“谭局长”对家人呵护有加,他眼神流露出来的温情,会让人觉得他把一个“大恶人”演绎成了“大好人”。因此,一些观众认为,习惯演小人物的林永健对待这么一个反派人物显然少了股“邪”劲儿。相比《潜伏》中吴站长冯恩鹤精准老辣的表演,林永健每每在剧中坐在办公桌前的戏份从表情及台词把握上略显呆板,让人感觉他的小眼睛里少了许多奸猾老到。

  3.海清 “媳妇”转型浪漫全无

  大多观众认为剧中的感情戏太不给劲,“可以说没有感情戏,女演员很少。海清演了‘纯爷们’戏中唯一一位女性角色顾晔佳,她与刘新杰之间的爱情戏节奏很慢,也不够浪漫。感情戏与紧张刺激的情节推进关系不大。”也有观众表示,作为“摘掉媳妇帽子”的转型之作,海清的表现很失败。首先,她并不适合演单纯可爱的女生,之前她演的海萍、毛豆豆都是市井气的女性;其次,《潜伏》里与男主角产生爱情的女性角色有三个——美丽知性的左蓝、单纯可爱的翠平、文学小资的晚秋,而三个人性格迥异,撑起了《潜伏》的整场感情戏。因此,相对于《潜伏》中三个饱满的女性形象,角色孤独的海清成为男人帮中唯一一朵养眼的玫瑰,但想要一人撑起半边天,其表演难免流于寡淡。有网友直言:“看她细声慢语、娇弱的样子,我真被雷到了。海清也老大不小了,扮嫩这种事肯定不适合她。”

  B 综述

  中国为何没有真正的谍战剧?

  涉案剧退出黄金档,直接导致它的“变种”谍战剧空前繁荣。在最蓬勃时期,谍战题材占到电视剧投拍总量的半数以上,然而五年来,仅有《暗算》、《潜伏》两部大浪淘沙获得相对普遍的认可,“报废率”比饱受诟病的三破一苦情感剧还要高。

  谍战剧本质上是类型化、技术性非常高的剧种,它应以高智商、逻辑推理、情节反转取胜。以这个基本要求衡量,连《暗算》、《潜伏》也不算完美。以《潜伏》为例,翠平的去留问题、余则成的信仰建立问题、“假夫妻”的保密过程种种疏漏、陆桥山算计李涯反被李涯用假情报陷害、余则成在“潜伏”期间居然用真名交党费……诸如此类情节漏洞着实不少。但是为何这两部剧却广为观众喜爱,甚至对种种缺陷不去苛责,甚至“一笑而过”呢?

  这是因为《暗算》、《潜伏》很大程度上回避了纯谍战的逻辑性和情节性,转而依靠人物情感、非常环境下的状态、办公室政治,甚至喜剧成分来支撑,95%以上的国产谍战剧其实都是这个套路。《暗算》严格来说应划分为情感剧,只不过包装在秘密战线领域里,柳云龙和瞎子阿炳、数学家黄依依的情感关系立刻变得独特而神秘。《潜伏》的游离更加突出,它的核心实际是缜密低调的特工与普通农村妇女做“假夫妻”这一天然错位的人物关系,老辣的编导姜伟再赋予扎实的台词、饱满准确的人物性格,外加孙红雷、姚晨喜感的演绎……总而言之,观众的观赏快感在于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起伏,至于逻辑上的瑕疵、情节的不合理这些问题反而被冲淡甚至忽略了。

  反观《黎明之前》,它想要大胆地趟出一条真正的国产谍战剧之路,纯技术、纯推理、大量预埋情节线、几乎一集一个反转,它还借鉴了很多美国侦破剧的倒叙表现手法,“两天前”、“N小时前”不断闪回重现真相,这些认真尝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目前国产谍战剧的瓶颈,画面情节确实做得好看、商业,更像真正的谍战剧了,然而对它的批评争议却远大于《暗算》、《潜伏》,就是因为过度用力追求技术,反而显得情感不扎实,台词很随意,人物形象模糊。

  好的谍战剧是一场刺激的脑力激荡,国际上优秀的作品均诞生于强大的产业机器之下,强大的编剧智囊团是其最基本的保障,而国产剧明显不具备这种能力。《黎明之前》只有一个编剧单兵作战,或许是求好心切,开机后剧本还没有结尾。没有经过缜密倒推、演算,漏洞在所难免,而最终结局即便自认能自圆其说,也很难不给人仓促收束,难以解渴的遗憾。

  (新浪、搜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广告专版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今日要闻
   第A05版:城市快报
   第A06版:今日特稿
   第A07版:专 版
   第A08版:关注今冬供暖
   第A09版:专 版
   第A10版:时政快递
   第A11版:今日关注
   第A12版:第一现场
   第A13版:警 事
   第A14版:专 版
   第A15版:专 版
   第A16版:科教前沿
   第A17版:今日关注
   第A18版:事 件
   第A19版:街区新闻
   第A20版:法 案
   第A21版:新闻追踪
   第A22版:省内扫描
   第A23版:记录陇原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A25版:专 版
   第A26版:国家大事
   第A27版:新闻中心
   第A28版:专 版
   第A30版:社会记录
   第A31版:世界聚焦
   第A32版:天下时讯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黎明之前·软肋
   第B03版:黎明之前·角色
   第B04版:娱乐星闻
   第B05版:福利彩票
   第B06版:体坛快报
   第B07版:体坛看点
   第B08版:广告专版
   第C01版:汽车周刊
   第C02版:车型报价
   第C03版:新车谍报
   第C04版:车市快报
   第C05版:车市快报
   第C06版:车市快报
   第C07版:车市快递
   第C08版:车市专题
   第C10版:车市快报
   第C11版:车市快报
   第C12版:车市快报
   第C13版:市民之家
   第C14版:股市风云
   第C15版:兰州故事
   第C16版:情感·职场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人才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综合资讯
“黎明人”难敌“潜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