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虎头蛇尾苍凉收官 观众直呼被忽悠
“黎明”过后 板砖飞来
  观众对《黎明之前》的结局颇感失望。
  田小洁饰演的李伯涵挺出彩。
  吴秀波和海清的感情戏很压抑。
  谭局长和刘新杰原本是好兄弟。

  日前,火热播出的谍战剧《黎明之前》陆续在各大卫视收官。早在《黎明之前》播出伊始,其宣传方便一再强调该剧是赶超《潜伏》的又一力作,不想“盛名”之下观众“被忽悠”的呼声越来越高。当《黎明之前》苍凉落幕后,很多观众大失所望地感叹:“唉,比《潜伏》差远了!”综观全剧,观众的失望和无奈不无根据,而与短小精悍的《潜伏》相比,《黎明之前》在剧情、人物设置以及角色塑造等方面都存在软肋。

  A 剧情硬伤

  在剪辑、叙事方式等方面,该剧导演刘江大量模仿了美剧的制作风格。平心而论,其努力和尝试也颇值得敬重。而该剧在情节设置合理性上的欠缺以及主人公塑造方面的疲弱和“塌架”也使得其在完美度上的确逊色于谍战剧经典《潜伏》。

  1.情节疏漏 “忽悠”痕迹越来越重

  “高智商剧”需要高智商的编剧,但《黎明之前》从细节到整体的故事脉络上,都略显粗糙。比如对于刘新杰“沉睡10年一朝唤醒”的设置,有观众就说:“他从1938年开始沉睡,其间与共产党打仗九死一生,更经历了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我党真的会派遣这么沉得住气的沉睡者吗?”作为这么一个神秘至极的“超级沉睡者”,刘新杰的被唤醒也迅速地成了几乎公开的秘密,许多观众更认为,“可见之前的铺垫故弄玄虚”。而刘苏醒后,便开始没白天没黑夜地接头、奔赴联络点,观众又说:“他做这么多事都没暴露,又回到了‘敌人很笨’的套路。”

  而且故事越往后发展“忽悠”的痕迹越重,像国民党内部争风吃醋的“办公室政治”基本上等于《潜伏》的粗糙翻版,刘新杰“打哪指哪”的精准枪法基本上等于“小马哥再世”,“超级沉睡者”靠偶然,靠口才幸运地活了下来,基本没有太多新意。

  2.结局苍凉 虎头蛇尾匪夷所思

  有观众调侃该剧开篇很强大,却虎头蛇尾,套用剧中刘新杰质疑上级“水手”时的咆哮:“我相信你的野心,但不相信你的脑子。”最后的结局中,刘新杰和谭忠恕在水手墓前各自矗立,一句日语的道别让两人从此殊途同归,谭忠恕在台湾软禁终老,而刘新杰找回身份重新加入战斗。观众觉得结尾过于苍凉,让人匪夷所思,“用了29集半的时间试探刘新杰,结果不到半集就用很粗糙的证据把李伯涵毙了。感觉很突然,那么高明的谭局长用了29集半的时间在干什么呀?”还有观众认为:“结局那场戏是整部剧中最做作的一场,根本没有解决枪伤和电话两个最有力的物证直接指认刘新杰的问题。”

  3.人物单薄 角色疲软个性模糊

  该剧的主人公是谁?这让观众相当迷惑。按说男主人公是刘新杰,可谭局长戏份比他重,表现比他出彩。按说“水手”是副线,但在情节发展中水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新杰更像是个陪衬。而刘新杰这个人物的气场从始至终都立不起来,不管是被观众诟病的“扑哧一乐”,还是在同志面前的谨慎、低沉,都流于表面化,都使得刘新杰性格的感染力非常欠缺。另外,女主人公更是如此,海清号称女主演,全剧只有寥寥可数二十几场戏,也都稀汤寡水,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总之,该剧的大部分重点在于细碎情节上的兜兜绕绕以及大量人物轮番上场的车轮战,因此观众看起来特别不畅快。

  B 漏洞盘点

  网上有很多观众发帖指出该剧的漏洞与不合理之处,比如推理牵强、自说自话、预埋的大量线索最终都不了了之、貌似深不可测的人物其实浅水一摊等等。以下是观众发现的情节“漏洞”,不过,这种“找茬”行为本身也是观看类似推理断案、悬疑谍战的乐趣之一。

  ■031休眠的时间差

  秦天佑被杀、于凤举和郑同恩被解救时,刘新杰还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包括刘在“冬眠”期间发展钱宇为下线(甚至介绍加入共产党)也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那时他不可能与地下党组织发生关系,因此也不可能传出于、郑被关押的安全房所在地点。

  ■李德元的假投诚

  这个计划只有局长谭忠恕和情报处长齐佩林知道,既然军情八局在找卧底,那么李德元投诚我党,至少应该先将李德元设定为卧底嫌疑人,如果不做这个设定,很容易会让真正的卧底觉察这是一次假投诚。

  ■刘新杰的枪伤

  另外,八局局长谭忠恕被描述为一个专业水平很高的情报人员,可是却在卧底问题上屡屡犯小儿科错误,就拿查枪伤的事来说,竟然不派人监视,才有了刘新杰说服马蔚然帮其作弊,命悬一线时侥幸过关的反转情节。还有,在那个年代,照X光还要脱衣服吗?

  ■查“卧底”的漏洞

  齐佩林、孙大浦两个处长也都是很有专业素养的人,可他们却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像聊家常一样告诉刘新杰,还是在公开承认八局里有卧底的前提下。局长谭忠恕得知自己身边有共产党的卧底,并迅速把怀疑目标锁定为总务处长刘新杰和行动处长李伯涵。然而他只是私下安排这两个人互相调查背景,却没有另外派人对其进行跟踪和监视,实在有违情报人员的职业规则。

  ■98266的交代

  通讯处长孙大浦查出报信电话98266通往刘新杰家之后,刘新杰对此的辩解竟然是当晚自己喝醉了,电话正好是在他家做客的医务处长马蔚然接的,所以马蔚然才是卧底,而这套说辞根本站不住脚:98266是一部万不得已时的地下应急电话,一旦被启用就不能有任何意外出现,而马蔚然那天在刘新杰家却有太多的偶然因素。更匪夷所思的是,孙齐二人竟然相信了。

  ■“军师”的低级错误

  “水手”组织的“军师”周汉庭,竟然低智商到毫无理由地收留一个女学生(她的真实身份是谭忠恕的卧底)。即便是暂时同情左派学生,也有一万个安全理由和一万个机会与她脱离关系,岂能因此种下葬送“水手”组织的祸根。

  ■马蔚然的摇摆

  刘新杰仅仅凭马蔚然女儿从解放区寄来的信,就敢向马蔚然承认自己是卧底,实在过于冒险。马蔚然假装摔伤腿,还打了石膏,齐佩林把他弄到医院,马蔚然如何确定医生暂时来不了,无法对他的伤情进行鉴定?而他刚一逃走,医生就来了。这里面的偶然性太大,过于牵强。

  ■八局的氛围

  全剧最大的漏洞,在于对军情八局的描写。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老大谭忠恕知人善任,有勇有谋,手下一干处长个个业务过硬,忠于职守,精诚团结,唯一的不和谐因素是李伯涵。想想看,在故事发生的1948年,正是“后龙潭三杰”熊向辉、申健和陈忠经的身份曝光后不久,国民党的情报部门似乎更应该像《潜伏》中刻画的那样各怀鬼胎。

  ■“水手”的赌局

  “水手”最后的设计,实际是一个拿命来搏的赌局。推理剧通常在结尾追求绝对出人意料的情节逆转,《黎明之前》明显也是志在于此,遗憾的是编剧没能找到好的方法,只能靠把“水手”神化,但如果他活着有那么神奇的“预测”能力,何至于“水手”组织如此命悬一线、溃不成军?

  据《北京青年报》、《北京娱乐信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广告专版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今日要闻
   第A05版:城市快报
   第A06版:今日特稿
   第A07版:专 版
   第A08版:关注今冬供暖
   第A09版:专 版
   第A10版:时政快递
   第A11版:今日关注
   第A12版:第一现场
   第A13版:警 事
   第A14版:专 版
   第A15版:专 版
   第A16版:科教前沿
   第A17版:今日关注
   第A18版:事 件
   第A19版:街区新闻
   第A20版:法 案
   第A21版:新闻追踪
   第A22版:省内扫描
   第A23版:记录陇原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A25版:专 版
   第A26版:国家大事
   第A27版:新闻中心
   第A28版:专 版
   第A30版:社会记录
   第A31版:世界聚焦
   第A32版:天下时讯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黎明之前·软肋
   第B03版:黎明之前·角色
   第B04版:娱乐星闻
   第B05版:福利彩票
   第B06版:体坛快报
   第B07版:体坛看点
   第B08版:广告专版
   第C01版:汽车周刊
   第C02版:车型报价
   第C03版:新车谍报
   第C04版:车市快报
   第C05版:车市快报
   第C06版:车市快报
   第C07版:车市快递
   第C08版:车市专题
   第C10版:车市快报
   第C11版:车市快报
   第C12版:车市快报
   第C13版:市民之家
   第C14版:股市风云
   第C15版:兰州故事
   第C16版:情感·职场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人才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综合资讯
“黎明”过后 板砖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