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 零度关注
“英语狂人”是如何“炼”成的
  市民在书店选购英语辅导资料。   本报首席记者 田蹊 见习记者 盛学卿 摄

  全世界有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每天有超过世界人口1/3的人在用英语交谈,75%的电视节目由英语组成,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

  在中国有超过4亿人学习英语,各种英语教辅资料铺天盖地、各类英语培训机构迅速升温,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讲,是被迫延续的痛苦还是自主选择的道路?

  

  为什么学英语

  10月11日,皋兰路宏宇大厦4楼,一间教室里,安文问在座的13名学生:“你们为什么来学习英语?”

  “我打算以后做一名翻译,现在正在准备一个考试。”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回答。

  “我想读懂英文原版小说。”长发大眼睛的漂亮女子说。

  “我也是想看原版英文小说,另外,如果能找个说英语的男朋友就更好了。”一个有异域风情女孩的答案引来一片笑声。

  “我一直都很排斥英语,满以为大学毕业了就再也不用学英语了,可是没想到,考职称还要英语。好吧,就算梦想与职称英语无关,继续绕开英语,但是上回,你带来的外国朋友尼尔森玩得很开心,回去的路上有个朋友一直很想和尼尔森沟通,可是一个讲中文一个讲英文,互相听不懂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于是,我这个四级考试都没有通过的人,被迫做起了翻译,最初说的还是句子,后来干脆用最简单的单词表达, 在急于表达和理解的半个小时里,我突然觉得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非常重要。这是我来这里学习英语的理由。”第一排的一名女生答道。

  “我在准备研究生考试。”一头卷发的男生回答。

  听完所有的答案,安文点了点头说:“我办这个不盈利的英语班,初衷是由于太多的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总在问我该怎样学习英语。我不可能给所有的人一一陈述,因此萌发了办个友情班的念头。当然,更因为看到确实有人想学英语,但又缺乏一个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我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大家学习英语最好抛却短时间内取胜的功利心,市面上那些什么几十天攻克英语的小册子绝对是噱头。由于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会从最简单的开始。”

  10月1日,安文用ID“大大队长”在豆瓣网发起活动“不盈利的英语班”,很快就有69人表示感兴趣、48人表示要参加。开班时间定在10月11日晚上7时30分,最终到场的只有13人,其中一半是他的朋友。

  “这样刚刚好,十几个人,最好不要超过20人。人太多,无法保证跟每个学生做一对一的交流。”回去后,安文就停止了网上报名,他希望不盈利的英语班有这样十几个人坚持学习就行了,虽然他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只要有人来,就有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

  10月18日, 第一堂课来的三四个人没有出现,又增加了些新面孔。安文照旧询问了新同学学习英文的理由,复习了上堂课的内容,从音标开始逐个教起,逐个纠正不标准的发音。

  “我们这代人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上英语课,各式幼儿英语培训班也是一大堆。孩子、家长都觉得英语只不过是与语文、数学等并列的又一门科目而已,很少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要学英语’。课表上有,考试要考,就是学习英语的理由。之后,升入中学、大学,很多人发现,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学习,只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考试。尽管一些英语相当不错的学生认为,自己学英语是出于浓厚的兴趣,或是为将来可能的对外交流机会作准备,但现实中这种兴趣也逐渐转化成为考试而奋斗。”课后安文说,“我希望我的英语班里,每个来学习的人都只是想用这种语言来说话的。”安文言下之意,不要有诸如考试之类太强的功利目的。

  四级考了九次

  广场南口怡然陶吧,安文和尼尔森用英文流利地聊天,介绍陶吧的老板、陶制品的制作过程等等。坐在附近一桌的两个女孩投去惊诧的目光,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英语说得这么好,牛啊!”另一个频频点头。这样的夸赞对安文来说司空见惯。但两三年前,安文还只是和夸奖者一样,面对可以跟老外交流的人时,发出羡慕的惊叹声。而在2003年之前,安文一度愤恨英语,四级考试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成了裹在全家人头顶的一片阴云。

  1998年高考过后,安文的英语成绩只有总分的一半,这个成绩让他差点儿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距离梦中的北大更是天壤之别。在刚上大学的第一年,安文十分排斥甚至鄙视英语,在他看来,英语无法与汉语媲美,他沉浸在“之乎者也”的汉语味儿里无法自拔,对英语的学习几乎停滞。于是第一次四级考试,他只拿到了30多分的成绩。而班上不少同学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开始准备六级考试。

  “前4次四级考试都跟玩儿似的,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过。考试的时候拿橡皮做了骰子扔下来,是几点就选择相应的选项,有多少道题就扔多少次。有一回,干脆在答题卡上画了一只流氓兔。”安文笑着回忆说。

  2000年,跨入新世纪后,20岁的安文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考不过四级拿不到毕业证。于是开始用心学习。每天6时起床,早餐后去学校喷泉边大声练习,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地重复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在喷泉边如此这般学习的人很多。经过了几个月的刻苦努力,有一天,同宿舍的同学在安文重复广播里的英文句子时,由衷地说:“安文,你的口语进步真大!”安文刚乐出一个笑容来,对方又丢来一句话:“什么时候俄语说得这么好了?”当头一盆冷水。安文再次意识到,要想学好外语,发音很关键,在之后的每天晨读时间,都不断反复听英文磁带纠正自己的发音。

  “从2000年到2003年,我考了5次四级考试,几次都是50多分,半年的努力可能就只是一两分的进步,特别崩溃。”每一次四级考试成绩出来时,安文一定让自己大醉一场,但总有清醒的时候,清醒了痛苦依旧。好在安文有天生的乐观精神,他始终坚信,“每次都能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一定可以成为将军。”市面上所有流行的复习资料安文都很熟,除了背字典、背历年试题外,安文的家里到处都贴满了纸条,连卫生间都贴着许多单词、各式句型以及例题。夏天,你一定会在校园里遇见一个手臂上用圆珠笔写满了单词的怪物……安文用近乎自虐的方式逼迫自己学习再学习,唯一的目标是:通过四级考试。安文的神经在一次次屡试不中的打击中变得敏感而脆弱,以至于一次去参加考试时因忘了带身份证,监考老师不允许他参加考试,解释了再解释、请求了再请求,都没有结果,一怒之下,安文当着老师的面撕掉了准考证。

  2003年6月,当同学们在为毕业的到来忙着聚会、告别的时候,安文还在为四级考试而努力。除吃喝拉撒睡基本的生活之外,他生活的其他内容都是英语,是四级考试。每当接到同学的聚会邀约电话,每当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老爸总会抛来一句:“你四级还没过。”四级成了做其他所有事情的障碍。

  2003年9月第九次四级考试成绩下来了,78.5分,拿到成绩的那一刻,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当晚,30多名亲友设宴庆贺安文通过四级。

  和梦想不同的路

  比同学晚半年拿到了法学学士证书和毕业证,安文开始思考要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路。梦想的灯塔在远处闪耀,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研。除了偶尔代课或者去律师事务所实习外,安文的生活只孤单地与书本为伴。整整5个春秋,安文看着院子里一棵茂密的大树春天发芽秋天落叶,5年又是屡试不中。到了第五年,28岁的安文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院子里那棵陪伴了他整整五年的大树被砍掉了。坐在树墩上,安文心痛地决定放弃考取北大。2008年5月,安文正式被意大利都灵大学法学院录取,继续攻读法学硕士。

  在意大利的那一年,安文尝尽了苦头,除了无尽的孤单外,头三个月听不懂老师带口音的英文讲课是最大的障碍,还好,每天坚持去听,总算没有落下。一年,读到的英文书超过以往十余年求学的总和。一年,曾经9次四级、5年考研屡试不中的人,第一次用英文写下长达14页的法律小论文,并且在2009年学校举办的一次有15个国家的留学生参加的“全球法律核心会议”上代表中国留学生在大会上用英文发言。

  2010年,安文在兰州某高校成了一名对外汉语老师,给外国留学生教中文。

  10月20日,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教室,面对着17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安文在黑板上写下“想”字,说:“想是形声字,相是表音,心,当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不是用脑袋,是用心在想。”安文一边用中英文讲解,一边用手比画。再写下宝盖头,跟学生讲,这个偏旁和房子有关,请学生们自己想相关的字,“家”“室”“宿”。学生们很快举出例子,只是发音还有些生硬。

  “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而每种语言都有它的渊源,对渊源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汉字是一种表意性的文字,很多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图画。比如汉字‘典’的意思是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在甲骨文中这个汉字十分像放在桌子上的竹简。给外国学生讲课他们都很爱听这些,而且学习兴趣也会很浓。相对应的,我们学习英文也应当回归英文的渊源,比如很多人看到英文单词‘fall ’的第一反应,它的意思是秋天,但fall本来是出现在the fall of Troy(陷落的特洛伊),所以fall的本意应当是陷落。”

  30岁,安文才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之前那么多年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安文一直在寻找答案,“至少经历过的已经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9次四级考试,5年考研,一定会有回报。我最初的梦想是上北大,做一名律师,但是命运就是这个样子,你向着目标前进的时候,路往往会塌掉,而你不想前进的方向却有一座桥自动延伸过来。所以,我现在成了一名老师。”安文笑谈,“还有,我以前的性格比较急躁,做事情没长性,经过了这些,发现持续的努力很重要。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

  安文的背包里,有一个看上去已经破旧不堪的古旧的本子,扉页上写着:“Always do your best what you plant now, you'll harvest later.”(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会有回报。同译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个写有各种句型的本子翻了不止400遍,虽然破了,但仍会继续陪伴在安文身边。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 本报记者 张馨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广告专版
   第A03版:寒潮突袭陇原
   第A04版:寒潮突袭陇原
   第A05版:寒潮突袭陇原
   第A06版:寒潮突袭陇原
   第A07版:寒潮突袭陇原
   第A08版:新闻追踪
   第A09版:时政快递
   第A10版:时政快递
   第A11版:广告专版
   第A12版:视 觉
   第A13版:广告专版
   第A14版:事 件
   第A15版:今日关注
   第A16版:今日特稿
   第A17版:省内扫描
   第A18版:说 法
   第A19版:新闻调查
   第A20版:新闻中心
   第A21版:时事新闻
   第A22版:新闻中心
   第A23版:聚焦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
   第A24版:天下时讯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体坛快报
   第B04版:楼市传真
   第C01版:今晨信息
   第C02版:生活资讯
   第C03版:生活资讯
   第C04版:人才资讯
   第C05版:综合资讯
   第C06版:生活资讯
   第C07版:市民之家
   第C08版:市民之家
   第D01版:家有喜事
   第D02版:诞生喜报
   第D03版:庆生喜报
   第D04版:纪念寿辰喜报
“英语狂人”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