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实地踏访2010年兰州市为民兴办实事系列报道(之四)
新增200万m2 “热网”已完工
  施工人员正在西热东输工程大金沟架空供热管网工地安装保温层。 本报记者 刘健 摄

  本报讯(记者刘健)2010年,兰州市政府承诺为民兴办20件实事,目前这些项目是否兑现?连日来,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踏访,并刊发了部分项目落实情况。今日,本报就“供热面积扩容”、“百条小街巷改造”、“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农村沼气建设”、“62所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进展情况向市民予以报道。

  

  新增供热面积 200万平方米目标已完成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这是今年兰州市政府承诺为民兴办的20件实事之一。随着供暖期脚步的临近,这一实事办理的情况是否令人满意呢?

  10月22日,记者在兰州市政府督查室对2010年全市实事办理情况的督查中了解到,截至目前,西热东输工程中长达22公里的西固热电厂至七里河黄河大桥主干线供热管网已全线贯通,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的目标已经实现。

  “主线供热管网目前已经开始通水,正进行调试阶段。”在大金沟架空供热管网的建设现场,兰州市西热东输项目建设办公室工程部负责人杨晟表示,今年年底,西热东输供热工程将累计形成365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金沟架空供热管网已经架设完成,几名施工人员正在包裹保温层。据杨晟介绍,大金沟架空供热管网的建成,标志着西固热电厂至七里河黄河大桥干线供热管网已全线贯通,从而形成了新增2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

  据介绍,西热东输供热工程是兰州市大气环境保护项目子项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960万平方米的总供热面积。

  本报记者 刘健

  百条小街小巷 改造整治目前已完成七成

  今年年初,兰州市政府继续把小街巷改造列入到市政府为民兴办的20件实事当中,承诺完成100条小街巷的改造整治任务。10月21日,记者在走访小街巷改造整治现场时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经完成了72条小街巷改造整治工作。其余的将在11月底前全部完成。

  根据兰州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将改造整治100条小街巷,其中,城关区40条、七里河区20条、安宁区15条、西固区25条。

  21日,记者在城关区新华巷支一、支二道路施工改造工程现场见到了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胡大妈,这位77岁的老人说,以前的巷子阴雨天没法走,到处是泥水,大家都盼着改造一下。

  据了解,像新华巷支一、支二道路一样,目前兰州市全市的小街巷改造整治工作已经整体上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在11月底前能够全面完成。

  本报记者 刘健

  看病不再发愁 73所农村卫生所年内投用

  瓦房一间,雨雪天漏水,器械奇缺……这曾经是许多兰州农村村卫生所的真实写照。不过随着全市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一个以乡、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在兰州农村形成。

  10月18日,兰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杨继良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兰州市逐步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建设。经过13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834所。“市政府年初列入为民兴办实事的全面完成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将在年内实现。”据介绍,今年全市共确定了新建73所标准化卫生所的建设任务。“目前,已有28所建成投入使用,其余45所已经开始进入验收阶段。”他表示,建设的73所农村卫生所将在年内全部实现使用。

  本报记者 刘健

  全市新增9000农户 12月下旬全部用上沼气

  “自从用上了沼气池,每年可以省1000多元钱,省钱又环保。”10月20日,榆中县中连川乡中连川村村民魏命胜高兴地告诉记者。当日,记者在市政府督查室了解到,今年市政府要求全市完成新增9000户户用沼气的建设任务,截至10月8日已累计完成8813户,预计12月下旬前将全部完成。

  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农村沼气建设列为为民所办实事之一,2010年要求完成新增9000户户用沼气建设任务。兰州市能源中心主任邓有泉介绍说,据测算,9000户农村户用沼气年可减少薪柴消耗约1万吨、煤炭消耗约5000吨,每口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约1500元。

  本报记者 田玥 实习生 孙志媛

  半数已经竣工 62所寄宿制学校年内全建成

  截至9月30日,兰州市政府2010年在全市兴建62所寄宿制学校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当天,兰州市政府督查室继续对今年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

  记者了解到,目前竣工的寄宿制学校已经达到31所。另外31所预计年内可顺利完成。

  据统计,兰州市一些山区、半山区,80%左右的初中生和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宽敞温暖的学生宿舍,兰州市从2008年启动了“百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并于2009年全面实施。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表示,兰州市将计划投资5.67亿元,通过5年时间建成10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期工程计划从2008年开始,2010年结束,基本建成10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寄宿制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问题;二期工程计划从2011年开始,2012年结束,实现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的目标。届时,全市近5万名家居山区、距校较远的农村中小学生将结束早出晚归、长途走读的历史。

  本报记者 刘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今日要闻
   第A03版:新闻追踪
   第A04版:第一现场
   第A05版:时事新闻
   第A06版:天下时讯
   第A07版:世界聚焦
   第A08版:文体新闻
   第B01版:健康周刊
   第B02版:健康·新闻
   第B03版:健康·养生
   第B04版:健康·母婴
   第B05版:健康·两性
   第B06版:健康·问医
   第B07版:健康·服务
   第B08版:健康·故事
新增200万m2 “热网”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