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峰论坛金融专家纷纷为兰州新区建设建言献策——
多元融资 可适时发放债券
  兰州新区投融资高峰论坛现场。本报记者 陈明哲 摄
  袁占亭带头摘下领带。

  “领带可能对大家的发言起到约束,大家不妨把领带摘下来,进行一次坦诚交流,说说心里的想法。”在2010兰州新区投融资高峰论坛互动讨论环节期间,央视主持人姚雪松以这样一个幽默的提议,巧妙地表达了希望众嘉宾能够开诚布公吐露心声的想法。对此,嘉宾们也予以了热情回应,袁占亭便是其中带头摘领带的一位,现场气氛立刻轻松了起来。围绕融资难这个共同话题,十几位金融专家纷纷为兰州新区建设支招“融资经”。

  “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靠不住。”

  论坛一开始,并没有围绕着事先规定的“政府角色定位”这个话题展开,与会的金融大亨将同一个问题抛向了在座的兰州市主要领导:在建设新区时,兰州到底需要何种融资模式?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张晓松首先发问:“面对如此大的投资,财力有限的兰州市政府是否需要借助外力来完成呢?”“通过综合考虑,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中铁置业副总经理陈月东先回答了他的问题,在他看来:“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靠不住,兰州建设新区应该尽可能地走出去,把那些实力更强的融资机构引进来。”

  通过对近期融资环境的分析,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监事长臧景范分析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仍然很大,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政府不再会像去年一样继续加大放贷力度,今后的放贷量会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政府急需进一步研究当前融资领域内的变化趋势,不仅仅要依靠贷款,更要依靠一些新的融资手段,才能在今后占住先机。

  “建立多元融资平台吸引更多民间资本。”

  那么,臧景范所说的“先机”又作何解呢?他自己的诠释是:“融资的先机便是投资。”他认为,今后银行贷款只能作为融资主体,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是融资主导。“我们不能让政府一个人在台前唱戏,要促成政府角色转换,让更多资本融入进来。”

  对于他的看法,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章琳则用了“气势磅礴,值得期待”八个字表明了在合适的时候参与这场投资的信心。

  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陈江旭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多元融资平台”,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入注的设想,他的观点几乎得到了全场嘉宾的认可。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教授以“突破边界”之说来为“多元融资”助阵。他认为,当前克服融资难的劣势比宣传一些优势更重要,“优势不说跑不掉,而劣势不说建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解放思想,可以大胆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吸引资本。”

  “由融资平台再转化为投资体。”

  既然认可了“多元融资”的观点,嘉宾们便也不再有所顾忌,而是一股脑地倒出了藏在心中的“融资手段”,用一位参会者的话说:“便是招招向‘钱’看。”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陈江旭认为,可以尝试建立一种政府与个人合作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公共合作制伙伴关系”,通过协议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针对土地利用价值,陈江旭还提出了利用新区房地产证券化,来实现比例分成的投资模式。

  对于当日新成立的新区建设投资公司,兰州商学院教授陈芳平则建议,可以让这个公司直接参与到一些项目的控股中,“让它由融资平台再转化为投资体”。

  而作为新区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兰州理工大学教授牛成喆也透露,今后新区肯定会朝着多元融资的方向发展。他还认为,对于一些存在“可经营成分”的项目,政府大可以交付给公司,由他们自行筹措资金来完成;对于一些公用事业,也可以将其包装上市,股权出让,甚至还可以发行债券。

  “政府让利,让投资者有利可图。”

  现场,也有不少金融高管认同适时发放债券募集资金,兰州市市长袁占亭便直接向在场嘉宾请教,这种方式是否可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监事长臧景范的答复是可行的。臧景范说:“在目前全国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利用地方财政发放债券的方式,使其成为拉动融资的一个跳板,并将这些资金作为政府的担保资金。”

  而兰州银行董事长房向阳则表示,在进入“多元融资”平台以后,他更关心的是投资者“未来的收益权”,他认为,这将是今后政府转化给金融机构的新型抵押,可以化解他们心中顾虑。“说白了,就是要让政府愿意让出一部分利益,让投资者有利可图。”

  “新区不是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随之而来的也有忧虑,融资手段是解决了,但融资环境呢?”北京大岳咨询公司城市开发部总监李伟的疑惑可以说代表了全场投资者的心态。接过他的话,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张晓松补充说:“我们期待的就是政府角色能在其中有效转换。”陈月东更是快言快语:“这期间,就是要在投资过程中减少行政干预,最好在前期就将政府领导意志消化掉,不要再让市长的电话大于规划。”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樊元教授则直接指出:“新区不是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在他看来,新区要将资本吸引进来,就是要合理划分区域,做好正确的功能定位,还要广泛征求民意,真正为融资创建好的环境。

  “新区规划将赋法律地位,绝不轻易变动。”

  而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则用“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规划是龙头,融资是先导,项目是载体,创新是灵魂,落实是根本”来阐释了本届政府的意图,他还承诺说:“定会打破条条框框,实现管理和思路的创新。” 针对新区规划会不会一改再改的问题,袁占亭掷地有声地承诺:新区规划确定之后,将赋予其法律地位,绝不轻易变动。他表示,为避免“30年的规划不如市长的一个电话”的现象,在兰州新区规划确定后,将上报人大进行审议,力求赋予其法律地位。此外,有专家学者对兰州新区建设从能否保证环保,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融资平台是否会政府化等方面提出了担心。对于这些担心,袁占亭一一做了记录。

  本报记者 刘健 王家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广告专版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今日要闻
   第A05版:城市快报
   第A06版:今日特稿
   第A07版:市政追踪
   第A08版:时政快递
   第A09版:关注今冬供暖
   第A10版:时政快递
   第A11版:专 版
   第A12版:事 件
   第A13版:街区新闻
   第A14版:爱心行动
   第A15版:重 案
   第A16版:法 案
   第A17版:警 事
   第A18版:今日关注
   第A19版:新闻追踪
   第A20版:新闻调查
   第A21版:省内扫描
   第A22版:新闻超市
   第A23版:新闻超市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A25版:国家大事
   第A26版:时事新闻
   第A27版:新闻中心
   第A28版:社会记录
   第A29版:天下时讯
   第A30版:万国景象
   第A31版:股市风云
   第A32版:股市风云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娱乐锋线
   第B04版:体坛看点
   第B05版:体坛快报
   第B06版:晨 曲
   第B07版:情感·讲述
   第B08版:广告专版
   第C01版:地产金刊
   第C02版:酒饮真经
   第C03版:华服盛饰
   第C04版:市民之家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综合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饕餮美食
   第E01版:家有喜事
   第E02版:诞生喜报
   第E03版:庆生喜报
   第E04版:纪念寿辰喜报
兰州新区获1700亿授信“大礼”
兰州新区建投公司昨日揭牌
多元融资 可适时发放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