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大碗:涨价潮背后的“暗流”
  一家牛肉面馆顾客在用餐。本报记者 陈若梦 摄

  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从10月1日开始,在听到涨价的风声后,平时在激烈竞争中暗战的牛肉面馆,很多还是选择了跟涨。

  有些县市在5月份就涨到了4元/碗,有人认为这次涨价潮最先是从榆中开始的,9月30日,新港城众多牛肉面馆先后贴出涨价告示,从10月1日开始,以牛肉面为代表的涨价潮在兰州市迅速蔓延开来。

  “如果原材料再这么涨下去,4元/碗的价格可能维持不到年底。”

  

  涨还是不涨

  “涨还是不涨?”听到总店那边涨价的消息后,火车站附近一家牛肉面加盟店的老板李强在国庆长假中陷入了困惑。

  先是听到了一点风声,坊间传说榆中很多牛肉面店已经涨到了4元/碗。9月30日,在兰州新港城社区周边,平时在激烈竞争中暗战的几家牛肉面馆都贴出了公告:从l0月l日起,牛肉面价格将由3.5元(每碗)调整到4元(每碗)。与此同时,在新港城一棚户区市场里,沿街20余家小饭店门口先后都贴上了用A4纸打印的告示:“由于近期物价上涨,本店所有餐品提价1元,请理解!”

  从10月1日开始,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的部分牛肉面馆都悄然之间提高了价格:普通牛肉面每碗涨至4元,牛肉每盘涨至4元,鸡蛋一个l元。

  对于今年牛肉面的第二次涨价,李强还是有些犹豫,“关键是店面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附近就有两家牛肉面馆,人家的成本低。”这3家相互竞争的牛肉面店分布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三条街道上,相互之间只有100多米的距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李强犹豫的几天当中,其他几家加盟店开始陆续涨价。10月11日,李强决定由3.5元/碗涨到4元/碗了。“3.5元/碗的价格持续了7个多月时间,而在3元/碗的价格平台上持续了2年零8个月。”

  不出李强所料,涨价后到店里吃饭的人马上少了许多。

  “一碗面都涨到4元钱了。”涨价当天,穿着墨绿色工作服、在附近工地上打工的几位常客抱怨着,转身就去旁边的店里了。

  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冯富也是李强店里的常客,涨价后还是到这里吃饭。“人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短了,比起旁边两家来,他们的面拉得更筋道一些,味道也好。”

  根据经验,李强说顾客减少只是暂时的,旁边两家牛肉面店的价格也会陆续跟上来。同时,与其他食品比较,牛肉面还是最实惠的。

  “还不知道最近涨价的消息。”马祥林是这个十字拐角另一家店面的负责人,3.5元/碗的价格是在今年春节期间涨上去的,“薄利多销嘛。如果别人都涨了,我们也会跟着涨。但附近店面不涨的话,我们暂时也不会涨。”

  与这三家相似,靠近东方红广场的一条街道上也聚集着三家牛肉面店,之间仅隔几步之遥。10月1日这天,3家同时将价格由3.5元/碗涨到了4元/碗。

  与此同时,不管是饭馆,还是零散小摊,各种小吃的价格都出现了上调现象。

  在永昌路众多店中,凉面从4元涨到了4.5元,卤面也涨了0.5元,酿皮从原来的2.5元涨到了3元甚至3.5元,炒面直接从6元/碗涨到了7元/碗。

  “那么多饮食品种都在涨价,怎么牛肉面一涨价就有这么多人感觉不对呢?”马翔是其中一家牛肉面店的负责人。

  和马翔一样困惑的还有正宁路一家牛肉面馆的女老板白玉强。

  牛肉面3元/碗,鸡蛋0.8元/个,玉强牛肉面店维持以前的老价格,还没有涨价。但在9月20日,当送面师傅很抱歉地说面粉价涨得厉害时,白玉强就已经嗅到了涨价的气息。“是打了近10年交道的熟人,以前涨价一斤至多就多收两三毛钱,但这次一下子就涨了1元钱。”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到这里吃饭的大多都是老顾客,“有些都在这吃了10余年,我都不好意思张口涨价。上次很多店鸡蛋涨价,我只涨了1毛钱。”

  “220元/件的味精涨到280元/件了,混合调料由296元/件涨到了460元/件。”开店时儿子才2岁,白玉强已经做了16年的牛肉面生意,但从来没经历过最近如此之快的物价上涨,“上个月裁掉了一名员工。”

  “下周星期一也会涨,不涨不行了。”白玉强说,“但最多就涨到3.5元/碗。”

  物价的压力

  每当店里的拉面师有事回家,马翔“心里就发毛”。

  “好拉面师越来越难找了,很多人一开口就要1800元。”马翔说,他从9月份开始就明显感觉到了人工成本的上升。3年前马翔刚到店里时,一个拉面师月工资800元左右,今年9月份以前还在1400元/月左右,现在店里拉面师月工资是2000元。

  “招聘调汤师、和面师、拉面师、捞面师和勤杂工各2人。”马翔指着玻璃窗上贴了两个多月的招聘广告说,一碗面做出来其实很费程序,缺少一个好师傅,就不可能有最终端到桌面上的优质牛肉面。现在店里20名员工的工资都涨了,除了勤杂工800元/月,其他人工资都已上千,而勤杂工的月工资以前仅400元。

  对于“招工难”的问题,经常在马翔的店里吃饭的张彪深有感触。

  今年春节过后,张彪和新婚妻子来到兰州一家印刷厂打工。“刚去时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半年后就涨到了1600元左右。”

  国庆节前夕,想自己开店创业的张彪辞职,“没想到老板马上就说给我一个月增加200元。”

  “实话说,现在招工很难。”最后看张彪执意要走,印刷厂老板说,“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来帮忙;万一创业失败了,还是回来给我帮忙。”

  “要不是当初说好的一天70元,我还不来兰州呢。”对于工钱,来自永登县的李万林经历了由兴奋到担忧的过程,“说好每个月底结账,但现在已快两个月了,工钱还不见发,心里慌得很。”

  今年66岁的李万林在兰州一家建筑工地负责抽水,是玉强牛肉面店的老顾客。“原先在家里务农,平时骑自行车去各村卖糖葫芦,一个月也能赚个一千五六。”

  李万林的早餐经常是买两个馒头,午饭和晚饭都是牛肉面。“有时加个鸡蛋,刚来的几天不知道,经常去街道对面的店。那是一家牛肉面连锁店,两个月前鸡蛋涨价,几天前牛肉面也涨价了。玉强牛肉面店更加实惠,一顿饭就能省出一个馒头来,而馒头也由5毛涨到6毛了。”

  国庆节前夕,人工成本的上升只是所有牛肉面馆承受上涨压力的一个因素。

  “蒜苗:1.3元/斤,香菜:2元/斤,萝卜:0.5元/斤,大蒜:7.5元/斤,洋芋:1.3元/斤。”马翔展开采购人员刚送进来的收据清单,“这还是批发价,市场零售价更高。而在一年前,蒜苗一市斤还是四五毛,香菜七八毛,萝卜最高2毛,大蒜也就三四毛。”

  “就连食盐都涨价了,原先一袋1.20元,现在涨到了1.40元,并且以前一袋1斤的包装现在成了8两。一斤散装醋也由0.45元涨到了0.60元。”马翔说,就在2个多月时间里,菜籽油一斤长了1元多,花椒由3个月前的25元/斤涨到了40元/斤,混合调料也由18元/斤涨到了40元/斤左右。每100公斤煤炭涨了15元钱。房租由1.5万元/月涨到了1.8万元/月,而员工宿舍的房租也由500元/月涨到了650元/月。

  据兰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全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食品类价格中粮食和蔬菜价格分别上涨32.4%和14.1%。

  而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最近数据显示,9月份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2%,环比上涨0.8%,同环比双双上涨,创今年新高。粮食价格影响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36个百分点,9月份兰州蔬菜价格也大幅上扬,鲜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4.9%,环比上涨3.6%。

  大环境下的生存指向

  “国庆节前,一些店家其实就在赔钱了,部分小馆子先后倒闭了。”兰州市牛肉面协会副会长马有布做了25年牛肉面生意,在兰州有8家连锁店。

  “这短短100米的巷子,就有3家牛肉面馆。你说竞争激烈不?”10月15日中午,旧大路巷子里的马有布牛肉面店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食客。自从10月1日牛肉面价格从3.5元调整到4元以后,来这里吃牛肉面的顾客明显少了许多。“原来一天能卖八九百碗,好的时候一千多碗,现在每天只有六七百碗。”

  “要经过6道工序才能出锅的牛肉面,价格甚至不如一串糖葫芦。”马有布说,“牛肉面汤要放24种调料,最近调料价格也涨得厉害,从18元涨到了40元,每天的调料使用量要9斤到10斤。”

  “1992年之后,随着市场逐步开放,牛肉面价格也一路上涨。1997年牛肉面价格涨到了1.7元,1999年起,牛肉面价格迎来了30多年来价格最稳定的时期,2.5元/碗,持续了7年。直到2007年,原料价格开始上涨,兰州市在这年6月份规定牛肉面不得超过2.5元/碗,然而,此项政策出台不到半年时间,兰州多数牛肉面依旧涨到了3元/碗。”马有布说,“现在即便是4元钱,我们只是略有盈余。鸡蛋现在是每斤4.8元,一斤鸡蛋有8个,煮的时候破一两个,剩下的每个卖1元都不赚钱。”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MBA讲师雷亮博士认为,本次牛肉面涨价所引起的敏感反应,主要缘于当前居民“收入、支出”结构的失衡。伴随着日益突出的物价上涨,很多人的名义工资并未发生变化,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即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这相当于交了通货膨胀税。

  早在今年年初,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在2009年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增长后,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据其预测,中国货币的增长对于物价上涨大约为11个月的滞后期,“到今年年终时,通货膨胀的压力或许会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中国恩格尔系数在波动式下降了30年后,正在重新上涨。”雷亮说,“这一数据的变化不容忽视,我们应设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如果原材料再这么涨下去,4元/碗的价格可能维持不到年底。”马有布说,“周边县市的有些加盟店已经涨到了4.5元/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 本报记者 刘勇 郑志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今日要闻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今日要闻
   第A05版:政事引擎
   第A06版:今日特稿
   第A07版:专 版
   第A08版:关注今冬供暖
   第A09版:时政快递
   第A10版:政事引擎
   第A11版:专 版
   第A12版:视 觉
   第A13版:警 事
   第A14版:第一现场
   第A15版:专 版
   第A16版:法 案
   第A17版:街区新闻
   第A18版:警 事
   第A19版:省内扫描
   第A20版:财经资讯
   第A21版:国家大事
   第A22版:社会观察
   第A23版:社会记录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A25版:天下时讯
   第A26版:世界聚焦
   第A27版:世界聚焦
   第A28版:福利彩票
   第B01版:文体世界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娱乐星闻
   第B04版:娱乐锋线
   第B05版:体坛看点
   第B06版:体坛快报
   第B07版:情感·职场
   第B08版:兰州故事
   第C01版:汽车周刊
   第C02版:车型报价
   第C03版:新车谍报
   第C04版:车市专题
   第C05版:车市快报
   第C06版:新车谍报
   第C07版:车市快报
   第C08版:车市快报
   第C09版:新车谍报
   第C10版:车市快报
   第C11版:车市快报
   第C12版:车市快报
   第C13版:车市快报
   第C14版:车市快报
   第C15版:市民之家
   第C16版:市民之家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人才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股市风云
牛大碗:涨价潮背后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