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名为“快乐妈妈”的读者通过“健康周刊QQ群”向小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昨天下班后,她发现五岁的儿子穿着自己的高跟鞋在客厅乱跑,学模特走路的样子给奶奶看。回想儿子看到自己涂指甲油、唇膏儿子都会哭着参与的情景,以及说话细声细语、遇到挫折爱掉眼泪等状况,“快乐妈妈”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她担心儿子的将来缺少阳刚之气,成了“伪娘”。
专家介绍,孩子在两岁前后就会有性别意识,家长应从小灌输性别意识。同时,性别意识培养最关键的时期在3-6岁之间。想要培养儿子男子汉气概,不仅平时生活中要让孩子多接触比如警察、解放军等男性特征明显的人,同时,从孩子两岁起母亲就应该和儿子分床睡。
“母系”教育 让男孩少阳刚气
记者对周边人群调查发现,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下,大多家庭的婴幼儿教育都是由妈妈或者奶奶完成的。兰州市城关区执教多年的李校长分析指出,造成目前男孩女性化的现象,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次家长会,参加的爸爸、爷爷比例不到10%。基本上全是学生的女性亲属。”我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也曾在讲座时介绍:“我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关鸿羽说,从婴儿时期到幼儿园、小学、初中,我们的孩子受到的母性教育够多了。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哪还会有阳刚之气?
妈妈分床睡 爸爸多参与
其实宝宝一岁半起,就开始有性别意识。比如开始意识男孩应该穿什么样衣服、女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家长也要开始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男孩在社会上承担的压力更大,要求男孩要更加勇敢和坚强等。
针对“快乐妈妈”担心儿子将来变“伪娘”的恐慌,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郭霞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对儿子灌输男性意识。2岁起,妈妈就应该和儿子分床,否则孩子将来很容易有“恋母情结”。每个家庭,每周要有固定的亲子时间,父亲一周起码要有3-5个小时的有效时间跟儿子进行亲子活动,比如一起散步、踢球等男孩子喜欢的运动和游戏,有时也需要一起谈谈男性之间喜欢谈论的话题。如果爸爸在外地的,家里年轻的男性成员例如舅舅、叔叔等需要陪宝宝一起玩耍。
幼儿性别错位 也勿太惊慌
针对“快乐妈妈”的困惑,郭霞建议妈妈带宝宝出去散步或是玩耍时,见到警察叔叔或是其他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人,可以特意向儿子介绍他们的威风以及他们的男子汉风度。此外,现在幼儿园“男教师”缺乏也是容易引起男孩性别错位的原因。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性别意识错位时,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不要急着跟其他家长讨论自己孩子的行为,以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带儿子或是要求老师组织扩展训练等活动,协同家人一起慢慢去纠正孩子的行为。
如果孩子年纪到10-13岁以上、已经高于小学三四年级,但依然有性别错位的情况,那么家长最好能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根据孩子自身的原因制定专门的纠正方案。切不可粗暴对待,以免给孩子的心理和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报记者 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