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6版)
宦海沉浮 因爱蹉跎
唐开成三年(838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但录取并拟官职后,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这样,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为从事,担任文字之役。也就是这时,他爱上了王茂元的七女儿。
王茂元对李商隐这位青年才俊非常赏识。他得遂所愿,与王女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同王茂元的女儿交往中,李商隐曾为王茂元女儿作诗一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复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写爱情的千古名句。
但情场得意的李商隐哪里知道,他的这场婚姻被卷入牛僧儒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牛李党争”的漩涡中。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两边不讨好,李商隐入王茂元幕后,便被牛党极力加以排斥。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作为一个优秀的大诗人,政治节操已经被党争毁了,在正史上,他被斥之为“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对于牛党的人来说,他们只能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中伤的言辞上,作为叛徒,李永无翻身之日了。李商隐其实不懂政治,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婚姻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李商隐后悔不后悔他的选择?我想他不后悔,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妻子了。他的婚姻很美满,似乎弥补了仕途的不得意。
锦瑟无解 落魄成痴
悲哀的是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忽然袭击了李商隐。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在婚后一次又一次离别爱妻徒劳地奔波。“未语含悲辛”,夫妻的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
大中元年(847年),他随郑亚远赴幕职一年。大中三年(849年)底,他又赴卢宏止武宁节度使府为判官,待大中五年(851年)春夏间罢幕归京,王氏已病死。他夫人去世时,两人竟未能见上一面。
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
身为丈夫的李商隐无限追悔,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亡妻诉说衷情,一次又一次的诉说,终于在他笔下凝结成《锦瑟》这首哀歌。
在《无题》诗中,他写道: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但我更相信这首诗是他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
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爱情之重,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恍惚间妻子余香犹在,似真似梦。唯有天地间至情,方显神灵可通;唯有人世间至爱,才能独悟心语。
我们终没有寻见李商隐的诗碑,但在山下西王母石窟前却看见了一方《滕子京游泾川王母宫题记碑》。我还记得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篇首“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觉得亲切异常。
中有语云:“俯仰之间自成陈迹。”很有意味。
先前所喜欢的人和事,转眼之间,已经成为过去!好在我们还有李义山的诗句,会一直传诵下去,慰藉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