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民企500强 甘肃上榜仅一家
专家称我省民营经济长足发展需破三大瓶颈
  由兰州市政府、中科院近物所、甘肃盛达集团合作建设的兰州重离子治疗中心今年初在雁滩北面滩开工。 本报资料照片

  ● 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于10月11日发布,江苏沙钢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联想控股公司分别以1463.13亿元、1170.03亿元、1063.75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一、二、三位。而我省仅甘肃盛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上榜,列第189位。

  ● 就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壮大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马钦援等专家及业内人士。

  我省民企发展尚存三大瓶颈

  就500个席位仅占一席的尴尬局面,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马钦援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除去客观原因不说,他个人认为,当前甘肃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当前省内民营企业对做大做强,进入全国民营经济500强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方面的理念还有待加强;其次,当下省内的较大经济主体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全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大背景下,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也是以大型国企为主,而即便是进入这一领域的规模较大的民企,也是以省外民营企业为主,就资源的掌控能力来看,本土民营企业做大的难度很大;还有一点就是人才,本身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东部沿海地区就较弱,而省内进入民营企业的人才就更少,这也是省内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他认为,要发展甘肃的民营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等综合发力才能激活,也才能为甘肃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省工商联的一位工作人员就此也认为,甘肃的民营经济“底子”比较薄,同时,作为一个深处内陆、地广人稀的省份,自身市场容量不大,民营经济的兴起相对全国其他省份较迟,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所在,当前省内较强的工业基础,主要还是依托国有企业,这是几十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客观状况。他认为,随着甘肃省产业的发展,人才的聚集,相信甘肃的民营经济会有长足的进步,民营企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

  本报记者 范海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国家大事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今日要闻
   第A05版:政情解读
   第A06版:今日特稿
   第A07版:市政追踪
   第A08版:城市快报
   第A09版:文教前沿
   第A10版:科教前沿
   第A11版:第一现场
   第A12版:事 件
   第A13版:街区新闻
   第A14版:警 事
   第A15版:专 版
   第A16版:法 案
   第A17版:省内扫描
   第A18版:市民之家
   第A19版:国家大事
   第A20版:国家大事
   第A21版:社会记录
   第A22版:2010胡润百富榜发布
   第A23版:2010胡润百富榜发布
   第A24版:广告专版
   第A25版:天下时讯
   第A26版:时事新闻
   第A27版:体坛快报
   第A28版:股市风云
   第A29版:股市风云
   第A30版:兰州故事
   第A31版:情感·职场
   第A32版:福利彩票
   第B01版:文娱世界
   第B02版:娱乐星闻
   第B03版:娱乐锋线
   第B04版:广告专版
   第C01版:汽车周刊
   第C02版:车型报价
   第C03版:新车谍报
   第C04版:购车指南
   第C05版:车市快报
   第C06版:车市快报
   第C07版:车市快报
   第C08版:车市专题
   第C10版:车市快报
   第C11版:车市快报
   第C12版:车市快报
   第C13版:车市快报
   第C14版:生活资讯
   第C15版:车市快报
   第C16版:车市快报
   第D01版:今晨信息
   第D02版:生活资讯
   第D03版:生活资讯
   第D04版:人才资讯
   第D05版:人才资讯
   第D06版:生活资讯
   第D07版:生活资讯
   第D08版:综合资讯
任命牛向东为兰州市副市长
中国民企500强 甘肃上榜仅一家
要闻快报
11重点项目审计“省 ”出88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