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依赖症”成现代人新的心理问题
“恋上”手机也是病

  先自我测试一下有无以下症状:如果哪天把手机遗忘在家里,这一天会过得心神不宁、恍如失恋;如果电话骤然减少,会时常翻看手机是否正常;24小时不关机,生怕漏接一个电话……如果你有以上的情况,那么,可以确定,你“病”了!心理专家告诉我们,这种被很多现代人以为是一种习惯的疾病,叫“手机依赖症”,病症虽不重,可是任其发展下去,问题也不小。

  电话多显示重要性?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很多职场中人往往“一人多机”或者“一人多号”, 而他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大。在“晨报健康周刊QQ群”中,便有一位具有典型“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读者。这位中年男士就职于兰州某网站,属中层管理人员。据他说他有一部双网手机,同时还有一部单位配发的小灵通,三个号码24小时开机,但凡哪天忘拿了哪一部,都觉得心烦意乱,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特别爱发脾气。“工作真的那么忙吗?”当记者问时,他沉默了半天才说了实情,其实工作似乎没有忙到焦头烂额的地步,但是,不管是打进还是打出电话,都让他有种“被需要”和“我挺重要”的感觉。该男士大概算是职场中人的一个缩影。“缺乏安全感是很多职场人士中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而手机则扮演了社会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媒介作用,所以,我们也是从这几年才逐渐听说了‘手机依赖症’这种心理疾病的。”心理咨询师杨芳告诉记者,很多人通过手机显示自己工作繁忙,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心理起源都是在试图证明自己没有被忽略,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说到底,依赖手机,等于就是依赖于自己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

  短信、偷菜成依赖

  其实不仅是职场中人,现在一些学生依赖手机的程度不亚于上班族。“学生娃”们带手机上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通过手机,他们和同学、朋友之间进行联系,不少人还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在网上“偷菜”。如果到时间了,菜还没收,估计很多人比作业没做完还难受。而表现出的症状,就是焦虑,烦躁不安。“对于青少年来说,‘手机依赖症’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更大一些。”杨芳告诉记者,学生的生活内容比较单一,身体、心理、人格都在不断发展中,所以更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依赖”。而“手机依赖症”所带来的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等症状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时间一长,甚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

  手机依赖症会更严重?

  2009年,相关机构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都市人群进行了手机生存状态调查,调查问卷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都表达了对手机依赖的严重性。“一个月内,宁愿不吃肉、不购物,也要用手机。”还有人干脆说要是离开手机一个月,管发工资都不干。

  “手机的功能越强大,人们就越离不开手机。而对他的依赖性只会越来越强。”杨芳这样说道。如今,手机的功能除了通话、短信以外,似乎代替了相机、录像机、电脑、报纸……成为无所不能的电子产品,“有时候我觉得手机更像是我身体的一个器官。”一位读者在“健康周刊读者QQ群”里讨论时说。

  啥时才能不依赖?

  既然“手机依赖症”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才能治愈它呢?杨芳告诉记者,手机作为现代人的通讯工具,通过它给人们带来便捷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刻意强调。只是有些人依赖心理过重,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时,才需要注意和治疗。比如一些人无论什么都要通过手机进行联系;在等人的时候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如果不打就焦急难耐。严重时,有人还会出现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关注了。杨芳告诉记者,其实,面对“手机依赖症”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放松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只要及时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去锻炼、看书、听音乐,这种症状自然会得到缓解。

  本报记者 杜凯

  “手机依赖症”小测试

  如果下列问题一半以上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可能已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1 你是否总把手机放在身上,没带就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 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是否有未接电话?

  3 会不会总有“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常把别人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

  4 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 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 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 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 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你会不会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

  9 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据《京华时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客户热线:0931-96555  传真:0931-8159628(新闻)  8123740(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  Email:lzcbreader@163.com
   第A01版:封 面
   第A02版:今日要闻
   第A03版:今日要闻
   第A04版:市政追踪
   第A05版:今日关注
   第A06版:城市快报
   第A07版:省内扫描
   第A08版:第一现场
   第A09版:时事新闻
   第A10版:天下时讯
   第A11版:作文周刊·金牧场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B01版:健康周刊
   第B02版:健康·新闻
   第B03版:健康·母婴
   第B04版:健康·心理
   第B05版:健康·两性
   第B06版:健康·问医
   第B07版:健康·服务
   第B08版:健康·故事
“恋上”手机也是病
都市人常见的五大“依赖症”
儿童使用手机导致沟通障碍
手机上瘾成世界“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