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哪怕最高级的抗生素都很难对付它。日前,记者从省卫生厅了解到,目前我省未发现“超级细菌”,市民无需恐慌。相关专家指出,超级病菌实际上是由于不恰当、过度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细菌耐药,预防超级病菌,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我省全面监测“超级细菌”尚未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结束,一个具有超级抗药性、哪怕是最高级的抗生素都很难对付的“超级细菌”又不期而来。这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目前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大洲,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加拿大、瑞典、希腊、巴西等国已经有170多人先后被感染,其中至少造成英国死亡5人、比利时死亡1人。
随着超级病菌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超级病菌可怕在哪里?它会不会来到?应该如何预防?这些都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
9月3日,记者从卫生厅了解到,目前该厅已要求全省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及省内10家二甲医院,共计40家医院开展超级病菌监测工作。纳入监测的医院不仅包括省人民医院等30所全省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也包括了积石山县医院、永靖县医院等10家二甲医院。可以说,一个遍布全省的“超级病菌”监控网络已经悄然建立。截至目前,尚未接到超级细菌的报告。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认证的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室之一的甘肃省人民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是我省监控耐药细菌的权威机构。“我们临床中曾发现过多重耐药病菌,但是媒体报道的NDM-1我们还没有遇到过。”医院主管检验师李军春如此表示。
超级细菌并非传染病
经历了“非典”和“甲流”,对于传播迅速、足以致命的传染病,公众非常敏感。此次“超级细菌”的出现,不得不令公众开始担心,是否又出现了一种暂时无药可治的传染病?
对此,李军春表示,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也就是说,超级细菌不是传染病,不会直接攻击公众。
对于“超级细菌”为何会出现,药学工作者的共识是,这是人类滥用抗生素自酿的“苦果”。近80年来,人类一直在用抗菌药物与细菌打一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消耗战,在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不断升级,从青霉素到头孢菌素再到碳青霉烯类,而细菌也从普通耐药进化为超级耐药。控制抗生素更为紧迫,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专家表示,抗生素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让那些躲过抗生素的细菌不断进化,抗生素使用越多,相应地细菌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人类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种类有限,一下子不可能对所有耐药病菌对症下药。在这场“拉锯战”中,如何保护好现有的抗生素品种,控制滥用,是比研制针对某些“超级细菌”的抗生素更紧迫的问题。
小感冒慎用抗生素
“家人感冒了,你会怎么办?”当记者以此问题进行随机采访后,发现众多市民首选的就是抗生素类药物。“我家宝宝感冒,常常伴着呼吸道感染,所以一般我都会给他吃希克劳 ,草莓味,见效可快了!”“感冒发烧,一般都是吃阿莫西林。”“我们家常用头孢拉定、阿奇霉素……”为什么会首选抗生素类药物呢?大家给出的答案不外乎是用抗生素药物见效快,少遭罪。
不少呼吸科医生告诉记者,有个头疼脑热时,很多人本着见效快、少遭罪的想法,会首先考虑使用抗生素,有时医生不给开,患者还会主动要求开。其实,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严格意义上讲,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兰大二院药剂科主任焦海胜指出,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新增聋哑 三成因服抗生素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而由于滥用抗生素,兰州市民的耐药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在我省每年新增的聋哑人中,有四成被怀疑与服用药物有关,而在这四成人中就有90%与服用抗生素药物有关,也就是说,我省每年新增聋哑人中有三成以上都与服用抗生素有关。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监处薛处长表示,“用药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有效。”他表示,抗生素在人们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滥用也会对环境、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尤为重要的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滥用抗生素对他们的危害程度更大。据了解,由于儿童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伤害或者潜在地伤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例如,许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此外,儿童滥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监测与合理用药并举
相对于百姓用药知识的欠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程度更为严重。一项涉及全国14家综合性医院的专项调查显示,在最常用的15种药物中,10种是抗生素,住院患者50%左右的费用是用在抗生素上。在相当一部分的医生处方单上,患者的疾病不论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菌性感染,都被频繁地使用抗生素,使患者的耐药性大为增加。使用的抗生素也越来越高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加重了病情。
对此问题,我省组织下发了《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并开通了“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GsarinA)”,及“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Gsar-inB)”。从2010年1月开始省卫生厅已可以适时掌握各监测医院门诊、住院部抗生素使用情况,保护患者用药权益。
据介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将对药物临床应用、用药相关医疗损害事件,处方、病案首页和医嘱,以及重点单病种药物治疗情况等进行登记并上报,指导医疗机构改善用药行为。
采访中,专家表示,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本报记者 赵汇